朗朗的
父亲在
分享他育儿心得时说:“让孩子
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但
我认为,杰出的人才更需要长
时间地考验和沉淀。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是的。早成熟的人不一定有成就,晚通达的人不一定不显达。朗朗的现象不是普遍的现象!
遥想司马迁,
经历数十年才写成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间他受過的苦常人难以想象,也正是这些苦,使他的思想、
眼光异于常人!让他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
书写、
品味历史,最终他的《史记》被后人称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
如果没有查阅大量史料,走访各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
坚持,就不会有这么
辉煌的成就!任何成果,都需要时间去考验。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可以理解,但如果太过急功近利,反而就会造成孩子成长的缺失。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六七岁要掌握想象力,十六七岁要完成
自我同一性的
认识。如果在六七岁时就盲目地让孩子完成十六七岁才完成的任务,那么他六七岁的心理经历是缺失的。只有一步一步地把基础打好,心理才能得到完善。心理完善,对以后的
成功也会有所帮助!
父母应该是
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成长是一个孩子
学习生存技能、养成各类
习惯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如果父母包办一切,那么孩子必定缺失这些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受的磨练。
古今中外,年岁虽晚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例子举不胜举:
爱因斯坦四岁的时候还不大会说话,有人还怀疑他是低能儿、
傻子。然而,正是这个爱因斯坦,后来却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成为
人类历史上最璀璨闪耀的巨星!姜子
牙七十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直到七十二岁才被武王重用;屠呦呦六十多岁提取出青蒿素;莫言五十多岁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欲速则不达,切莫拔苗助长,一切顺其自然,尽人事顺天命,只要
努力,只要坚持,成功就会向你招
手!
十年
树木,百年树人!大器不一定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