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姑
奶奶家不远处有一条
巷子。高高的
梧桐,青黑的石砖,密密的青苔,那是一条承载着
时光的巷子,在
我记忆里它仿佛一直静静地伫立……
那巷子曾是兒时的我的乐园,巷子比较偏僻,几乎没什么人来。石砖的墙缝里钻出来的小
花小草,采几朵别在头上,可让同龄的小
女孩羡慕上半天,这往往是我最得意的时候。
巷子尽头有一扇
门常常是紧闭的,上面贴着门神的年画,微微有点儿北京四合院的韵味。
院子里的高大梧桐,浓荫匝地。
父母总是不让我靠太近,我却背着他们趴在门上探个究竟,门里时不时传来“咿咿呀咿”的唱音。
哦,那是戏院,专唱老长沙花鼓戏的。
“打锣打到林家溪,三老倌找我报消息。林十娘
今天清早起,放出来
鸭子又放
鸡。我正要找她去讲理,林十娘迎面笑眯眯……”有人在唱戏。
阳光透过高大的
树冠,浅浅斜斜地挥洒下来,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只只被定格了的蝴蝶。我听得
熟悉,听得入迷,都是极有韵味的湘音。
听一会儿戏,唱戏人休息时,我再四处走走,巷子里还有虫、
蝉脱、
知了、蟋蟀……蝉脱我是不怕的,不像那些小女孩,儿时的我更像是个野丫头:会用
树叶吹出声响;辨得出哪几种果子是可以吃的,哪些是有毒的;会用树枝做成弹弓,会捡虫子吓那些小女孩。可以说,在巷子里,有我
童年的欢乐。
但是,我还是比较
爱凑
热闹,锣鼓一响,我就会凑近去听戏,心里总是记挂戏里唱到的一些故事。不知蔡九哥打着铜锣是否说服了林十娘,不知刘海砍樵是否遇到了狐仙,不知薛平贵是否回到了窑洞,只听得锣鼓戛然而止,唱的戏结束了。我抬起头看着纷飞的桐花,才想起
手中刚刚采的小花都
忘记插到头上去了!下回将会有什么样的
精彩故事呢?于是第二天又早早地来,来到巷子的尽头,在树荫下,静静地听……
后来,我便很少去姑奶奶家,很少去看那条巷子,但那听戏的意蕴却一直留在记忆里。再回到那里,已是五年后。可惜,那条巷子已经与记忆中完全不同了,秋
风肆意,怪冷寂的,紧闭的门不知何时敞开了,年画被撕了下来,落在地上。看着年画上门神的脸,我的心仿佛也被秋风撕开了一个口子,冷风呼呼地灌进去,冷得发颤……
前不久,姑奶奶给我打来
电话,说是那条小巷改造了,那个戏院已经修葺一新,设为文化传承
保护站,还对外招收业余
学习的学生。接到电话的我
特别兴奋:古老的小巷又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