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老家在江苏高淳,我的
父亲就是从那里的一所
乡村中学脱颖而出,考上大学的。他们那时的中考和高考远比
今天残酷,形势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
桥,淘汰率极高。
父亲的
学习环境异常艰苦。
夏天,屋子里没有空调,坐在饭桌上
写字如同桑拿般,汗
水湿透了胳膊下面的
作业本。可恶的蚊子、
牛虻,会悄无声息地叮咬皮肤,贪婪地大口吮吸着人血。
农村的孩子,只得将双脚浸泡在水桶中以保持清醒。
冬天,屋里冷得像冰窖,
手脚长满冻疮。
奶奶只能点燃火炉,让父亲紧紧依偎着炉火温习功课。打谷场上,每年一次的露天电影,吸引无数少男少女前去嬉闹。父亲却对此视而不见,独自在家里埋头苦读。他告诉我,
读书人“两耳不闻
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父亲的学习是持之以恒的。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炎夏酷暑,无论假期周末还是逢年过节,他都
坚持每天学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之后,父亲背上
书包,独自一人走一个小时的泥泞
山路,好赶在
学校开
门前到校。
回忆往昔,父亲对当年的
求学之路依然
记忆犹新。
父亲的学习是勇于竞争的。他们期中期末每次
考试都会排名,全年级前三十名会列入红榜中,在学校布告栏里张贴出来。父亲说,每次经过布告栏,看到
自己名列三甲,内心都会感到一种
付出后得到回报的
快乐。平日的学习固然很辛苦,但当得到回报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让父亲觉得很知足。
父亲的学校是非常普通的。全县28所中学,他们初中是排在最后的第28名。即便是这样教育非常落后的农村中学,也没有扼杀父亲对学习的
热情。中考的时候,全班55名
同学,只有父亲和另外两名同学考上了高中,其余的52名同学都遗憾地落榜了。
我最
喜欢听父亲讲他的求学史,从这些故事中,我不仅能体会到父亲当年求学的不易,也增长了见识,更会对今天我自己的
幸福生活倍加珍视。现在的我,如同父亲一样,正在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求学故事。
【点评】 文章以平行结构的方式,通过回忆的形式写出了小作者的父亲当年艰苦求学的
经历,表现出父亲
勤奋好学、不畏艱辛的可贵
精神。结尾处的总结恰到好处,点明中心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