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风吹日短,风浪与
云平。” 昨夜的瑟瑟寒风,拉开了漫漫隆冬的序幕,冻结了春日里的蓬勃生机。
世界仿佛受不了呼啸寒风的摧残,也早早地披上白袄进入
梦乡。在霜裹
雪披的凛冽背景中,
我梦到了一抹春的丽影,一株兰的桀骜身姿。
车
水马龙的大都市,无论何时都以
热闹繁华的姿态高傲地站立在众人面前。追忆往昔,在这座
城市里太多的
生活片段已在我的脑海中变得模糊,唯有冬能令我时时回味,
因为有一种
温暖的气息,只容许我在漫漫冬日里追寻,细细
品味……
在我
记忆最深处,一直残存着一缕烤红薯的
香味,虽然
过去了这么多年,却从未忘却。还记得在无数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每当我
路过上学
放学必经的
街角时,那股浓郁的烤红薯的香气总会混合着冰冷空气,钻进我的鼻腔。那位烤红薯的老人,皮肤黝黑,两鬓斑白,深深浅浅的皱纹被
岁月刻上他的额头。见到有人路过,他总会
热情地招呼道:“哎,才烤好的大红薯哦,要不要买个尝下?不好吃不要钱!”
听见老人的吆喝,我常常会停下
脚步,买一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剥开柔软的皮,那诱人的金色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那
味道像是步入初春,没有溽暑的烦躁,没有隆冬的残酷,倒有风吹杨柳岸的舒适,让人回味无穷。
红薯很热,可老人的生意却并不太好。但在漫长的冬季里,老人几乎每天都会在那个街角出现,无论天多寒、生意多冷,从不曾缺席。他那淳朴的吆喝声更是伴我度过了好几个严冬。他如幽兰,时隔多年仍会在我心中散发出馥郁芳香。
回想我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这么多年,我再也未曾遇到一个人,像那位卖红薯的老人一样,会将烤红薯送到街边乞丐的
手中,会在我买烤红薯时嘘寒问暖
关心我的
学习,会在我离开时点头
微笑示意,并提醒我过
马路时注意
安全……
“幽兰
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在这座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中,我真真切切
感受到了一位
平凡老人的一顆兰心。不求回报,但求心安;不改
初心,方得始终。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曾经的
冬天过去了,曾经烤红薯的香气消散了,如今老人去了哪儿?没人知道。或许是他的
家人心疼他将他接
回家中安享晚年去了,或许是老人日渐衰老的身体已无法支撑他继续在寒冬中
守望,亦或许……我知道,我心中的疑问永远不会有
答案,但一年又一年,每到冬日,我就会
怀念那一缕烤红薯的香味。
再次路过那个街角,蓦然发现,一家临街住户的阳台上竟多出了一盆兰花。我驻足凝视,岁寒中,那兰花正悄然绽放,仿佛存留着对
生命的忠诚,让人感怀。
一冬一幽兰,一季一芬芳。
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对于那些
陌生人我们往往都不会太过
关注。而本文作者却慧眼独具,将一位在冬日里卖红薯的陌生老人作为
自己的写作对象,并将其比作高雅纯洁的兰花。之所以这样比较,是因为卖红薯的老人和兰花之间具有一些共性:老人虽
独立寒冬,却
坚持为路人送去温暖;兰花虽承受着冷露和寒风,却坚持散发清香。二者都为冬天带来了温暖与
希望。正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才成就了这样一篇抒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