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老家在盐城
农村,家是三间
茅草屋,现在那三间茅草屋早已不復
存在。但我永远不会
忘记它,那是
奶奶的茅草屋。
茅草屋很独特,青砖墙,房顶是一层厚厚的古铜色的茅草,前后房檐上盖着两排青色的瓦片。
下雨天,光滑的茅草是留不住雨
水的,雨水会顺着瓦片滴下来。虽然我没有在茅草屋里拍过一张
照片,但那个画面已经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茅草屋与奶奶。
金黄的油菜
花开了,大片大片的,可好看了,就在茅草屋边,与茅草屋形成了一道绚丽的
风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天的
早晨,是奶奶最忙碌的时候。春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往往只是看到奶奶的
背影,烧饭、洗衣、忙
农活……总是进进出出茅草屋,忙个不停。我总是离奶奶很远,那时的我还是
小孩子,不懂大人的辛苦与忙碌。
炎热的夏季随之而来,
蝉鸣回荡在如火一般的空气中。夏日事多,奶奶出入茅草屋更加频繁了。临近中午,一边在充满油烟的土灶前忙个不停,一边从
厨房做好饭菜端入茅草屋。奶奶生怕累着我们,从来不要我们
帮忙,她一会儿切菜,一会儿挥动锅铲,一会儿又往灶膛里添稻草。在
炒菜声中,奶奶的
手忙个不停,上下翻飞着,她虽忙得满头大汗,却始终乐呵呵,满脸洋溢着笑容,快步将菜端到茅草屋,又招呼我们到堂屋吃饭。那时的奶奶就像茅草屋一样始终“
坚守”在
自己认定的岗位上,默默无私地奉献着……
稻田里金黄一片,随风起伏,好像奶奶额头上日渐增多的皱纹。奶奶和茅草屋也明显老了许多。村里的新房子越来越多,一个比一个漂亮、大气。奶奶的茅草屋越发显得矮小,也在村里格外显眼,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哲学家。奶奶依然对茅草屋厚
爱有加,虽然没有再住在那里,但奶奶依旧把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照片,时不时进去转转;偶尔有人陪她进屋,奶奶还会对着那陈旧而
熟悉的陈设说道一番。
肆虐的寒风仿佛要把一切都毁掉才甘心。农村开始拆迁了,倾注着奶奶很多心血的茅草屋在推土机声中轰然倒塌,成了一堆瓦砾。奶奶的头发白了,步子也比以前更蹒跚了,但依旧是那么勤劳,在新房子里忙里忙外。每当这时候,那熟悉的茅草屋,那个顶着烈日
干农活的瘦小
身影,那个忙得满头大汗仍然乐呵呵招呼大家吃饭的奶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童年的
记忆如一道
美丽的流星划过,沉淀在
时间长河里,但现在只要一看到那熟悉的、忙碌的身影,我就不由想起奶奶的茅草屋,那种
温馨甜蜜,那种
亲情涌上心头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