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石村,
家家房前屋后种满了枣
树,就连
山上也是。到了收枣的时节,一整个村子,都红红的。就连村民的脸上也泛着红光。那红艳艳的枣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当人们抬着一筐筐的枣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总能看到退休的老支
书在山脚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对着一棵孤零零的枣树发愣。他们知道——老支书又想他的兄弟了。
以前的大石村,真的只有一块块光秃秃的大石头。世代靠山吃饭的人们,已经把山“吃”得支离破碎,露出了
绿色外衣下的贫瘠的身躯。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少,
风里的黄沙却越来越多。
连年的贫穷
饥饿和恶劣的
环境让村民们意识到现状的严峻。大石村是个封闭的村子,村里没有一所
学校,自然,也没有一个
读书人。于是,当时的村支书决定筹钱送两个孩子去读书,或许知识可以
改变这座村庄。村支书的
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村民们选了村里的一对孤儿兄弟——就是当年的老支书和他的
弟弟。他们俩自幼无父无母,全靠村民们的接济
长大。
村民们一家出一点钱,总算把小兄弟俩的学费和
生活费凑足了。那一天,全村人目送兄弟俩出村,就好像看着两
根救命稻
草远去。他们
希望这两根“稻草”能为他们带回生活的希望。
兄弟俩也
明白自己的
责任。他们
努力读书,提前读完初中。就在他们要升入高中那一年,村子里传来噩耗——出事了。兄弟倆听说,一场暴
雨下了三天三夜,泥石流从已经光秃秃的山上冲下来,冲毁了村子里大半的房屋,还卷走了几个人。
兄弟俩震惊了。
哥哥对弟弟说,
我们回去吧,该回去报答大家了。弟弟默不作声,哥哥以为他答应了。第二天一早,哥哥打算叫弟弟收拾行李时,发现他的行李都不见了,只留下一张字条:哥,我
选择另一条
路,不过我会回去的。
气急败坏的哥哥来不及找寻弟弟的下落,就踏上了
回家的路途。回到村子里,那一片惨景让他惊呆了。破落的房屋,哭丧的脸,让他把对弟弟的怒气抛到脑后,开始在村子里忙活,搭帐篷、重建房屋。读书人的归来,似乎让村民重新燃起了希望。后来,哥哥成为了村支书,接过一村子的重担。
但是,几年的知识
学习并没有让哥哥变成一位智者,只是让他比村民们多识几个字而已。哥哥用尽自己的知识带领村民打拼。可是几年下来,日子并没有多大的起色。就在哥哥考虑要不要迁村时,一
群陌生人来到了大石村。那群陌生人告诉哥哥,他们是他弟弟请来的。
原来,弟弟这几年在外面打拼,赚了不少钱,他
花钱请了这些懂得科学的专家们回来为大石村看看。“那我弟弟呢?”哥哥问。一群人面露难色,他们掏出一封信递给他:
哥,我在外面干了几年活,赚了一点钱,全部给了那几个专家,希望他们能给村子带来一点转机。我肺癌晚期了,估计是再也回不去了。哥,你要带着村子里的人好好生活。
就在哥哥还沉浸在那封信带来的震惊和悲伤之中时,专家们已经开始忙里忙外地测量起来了。他们发现:大石村的土质极其
适合种植枣树。于是,村民们开始了一轮种植枣树的热潮……
就这样,大石村开始慢慢富裕起来了,老支书为弟弟种了一棵枣树,年年这个时节都会来看看它。
【评点】 文章采用倒叙的
手法,讲述了兄弟二人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出外读书并回报村子的故事,表现了兄弟二人所
走过的不同的
道路以及对村子的不同的
影响和他们之间动人的情谊。故事完整,笔法细腻,首尾圆合。不足之处在于中间部分对兄弟二人之间关系的刻画着笔不多,而兄弟俩前后的叙述又略显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