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
葫芦,
因为它是从砖缝里
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它那与众不同的样子有一种别样的
美,所以有人“偏偏
喜欢它”。
我想,这正是因为畸形的葫芦以
自己独特的生长
经历,形成了自己新颖的
个性,成就了一道亮丽的
风景,才会如此“令人心动”吧。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创新才是“王道”。
在儒勒·凡尔纳之前,有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大仲马,有将社会伦理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巴尔扎克,有将人文
精神与文学相结合的
雨果。而凡尔纳却创造性地将
科技与文学相结合,开创了“
科幻小说”一脉。正是凭借这种文体的创新,凡尔纳在那个名
家众多的时代让自己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尤其可贵的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他的《海底两万里》中出现了潜
水艇的雏形,他在《从
地球到月球》中幻想了
人类登月的情形,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更是
发明了新事物——热气球。
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使二十四史的编撰蒙泽受益;
陶渊明开创了
山水田园诗,泽及后代无数文人雅士;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开创了白话文写作的风尚,
影响甚为深远。他们之所以成为彪炳千秋、令人景仰的巨匠大师,是因为各自“创新”的历史功勋。
当然,创新不是凭运气就能遇上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需要有舍弃成规的勇气,需要有不懈
追求的毅力。若只是创新一次两次,那远远无法跟上时代飞速
前进的步伐;只有在创新之后能持续奋发
努力,矢志图变创新,才能始终走在别人前面,成为现代竞争之战的勇而胜者。
苹果公司从推出iPhone開始,就以它的创新特质风靡全球。此后,苹果公司持续发力,不断推陈出新,相继推出了iPod和iPad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使苹果公司始终充当科技进步的领头
羊。相比之下,当柯达公司沉湎于胶片产业的出色业绩无法自拔时,已然
错过了数码成像技术,最终导致了破产。
回首历史,我们发现,清王朝的覆灭不仅是政权的腐朽,更是从
根本上缺少一种创新图变的精神。当文臣和秀才还在故纸堆里研习八股时,洋人的火炮已经架到了我们的港口。鲁迅先生在编译《域外小说集》时,说了一句让我们至今汗颜的话:“当中国人的
梦想还是‘洞房
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时候,西方人已经开始幻想奔上月球了。”
当前我国提出了“推动经济化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首先复兴我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当我们
手捧苹果或三星的
手机时,最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对这款科技含量高、性价比高的新型手机的
赞美,而应该是我们何时才能自主创造出与之比肩的高科技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
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应该如陈寅恪先生所言要有“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要敢于
质疑,勇于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
路。
【评点】 创新是这个时代每个中国人都必须
关注的一个话题,中学生更应该对创新有自己的
认识。以畸形葫芦的生长开篇,构思巧妙,吸人眼球。丰富的事例构成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涵盖古今中外,既有国外大作家凡尔纳的科技与文学相结合,也有中国文人丰碑司马迁、陶渊明、鲁迅所开创的写作风尚;既有苹果公司的不断创新,风靡全球,也有柯达公司不思进取,最终破产;既有清王朝闭关锁国,醉心八股,也有西方国家坚船利炮,发展科技。这些正正结合,正反对比的事例为文章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文章结尾将创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
一起,同时表达了当代高中生对于创新应有的态度,力度十足,亦升华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