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家,
第一件事就是冲向电脑,快速开机启动,点开贴吧微博,查看最新动态。熄灯后,还会刷一会儿
手机微信,看看他人的一天,再发上一条说说
分享自己的一天,才愿意安眠。
社交
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共享信息的潮流,但当
我们沉浸于共享,急于公开自己的
经历与
感受,会不会
丢失自我,迷失性格呢?
就是这样的趋势,就是这样的大
环境,当“随手扔”让共享变得方便,当“
点赞评论”让共享变得普及,有这样一
群人,为了赢得更多的
关注,为了让人们口耳相传,为了“红”,为了“火”,他们不顾一切搜罗与编造异闻谬事;为了更多的
目光,为了耀眼的吹捧,他们为所欲为,“标题党”是他们的标签,“假新闻”是他们的所
爱,心底那一点点空虚在共享的洪
水里膨胀,堂而皇之与人们分享。这如同用了地沟油的膨化食品,终究于人于己皆无益。
诚然,在共享下独守自我的人亦在。张裔的清醒,让他在“丞相长史”的位置上立定,任奢靡之
风呼啸,他人共享之“贵”,于他却如浮
云;王守仁的坚定,让他在几代为官的家里抛弃“为官至福”之论,独享自己
内心的无限哲思,呵护心学之种成真。
就算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張王二人的秉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殷侯与桓温较量时那样坦言,“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没有淡定的先决条件,谁知会不会在共享大潮中被掀翻冲去。
如果无法抵制,就给自我留一席之地,在自己的
世界里,未必没有
快乐可言。正如龙应台所言:“有些
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繁华褪尽,我们必须学着与自己相处,并喜爱它,只有这时,独享才让人快乐,而不是让人寂寞。卢梭偏爱独享:“我
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
忍受不了的事情。”周国平亦感同身受,认为“独处是充实的”,
害怕它是内心空虚的表现。
爱默生说:“每一次独享,都让我感到无比珍贵。”而我认为,独享是一人独品盛宴,享用
精神珍馐,品咂思想佳肴,酒足饭饱之后,倒去
心灵的残渣,做一个王开岭笔下“精神
明亮的人”,这是共享的嘈杂与觥筹交错无法给予你的。
诚如沃尔科特言:“坐,饱餐你的
生命吧!”生命的
美味,唯独处可品尝。
【评点】 作者从如今大众的
生活状态着笔,引出了这个社交网络大行其道,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每个人的深刻
影响,从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看似充实的生活背后其实是无尽的虚浮。张裔和王守仁
坚守自我的例子与如今浮躁的我们形成鲜明的反差,龙应台等人的名言引用得也恰到好处,行文流畅,脉络清晰。最后,作者旗帜鲜明地亮出态度: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既为文章做了有力的收束,同时也是在向这个时代发出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