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吧,这里还是一个池塘。池塘东边,有一段用青石砌成的台阶,随着
岁月的冲刷,台阶上有些凹陷……农人劳作而归,坐在青石台阶上
享受地洗着沾满田泥的双脚;村妇们娴熟地在台阶上捣洗
衣服拉
家常;也有顽皮的稚童站在这儿打
水漂……而今池塘已被黄土填埋,发生在池边的故事都被铲车、挖机无情铲除,铁夯还在“轰轰”地夯打着……
在
农村生活过的
我,
习惯于
清晨的
鸟鸣,习惯于
夜晚的蛙声,习惯于夹着青
草气息的空气,习惯于
牛背上的牧笛,习惯于与同伴在谷场打滚,在野林里“躲
猫”……
而今,为了
城市化,为了
繁华,
曾经的荒原野岭,现已建成漂亮
小区;曾经的泥泞洼地,现已铺成柏油马
路。自然的森林是
绿色的,而这里的“森林”是灰色的,水泥的颜色。开发后的农村多现代啊,看起来多繁华啊!繁华得让人心乱神迷。我们习惯的农村元素呢?那清新的空气,那自在的鸟鸣,那成片的蛙声,那起伏的绿丘……虽然我也曾
向往城市,向往乘电梯上下,坐地铁进出,向往霓虹般的夜;但,我最
爱的仍是我已习惯的农村!我为生活在繁华城市的人而悲,
因为无论他们如何奢望,也
不可能在那现代得找不到自然
身影的城市里,寻到自然原生的生活。
每次乘车
回家,都会看到车
窗外的
风景:成
群的铲车、挖机机械地刨着土地,围着施工现场的天蓝色隔离板插在被刨开的黄土上,在那
活动板下,总有些纤细的
小草在顽强抵抗,然而,青灰色的水泥最终还是会将它们生存的土壤封住。或许若干年后,外地人来此考察会慨叹此处的繁华,而不曾想到这里在制造繁华时,
失落了什么。
繁华城市里的人每天吃着大棚菜、转基因食品、太空
水果……他们的味觉似与自然渐行渐远。每次住在中心城区的姨妈来我家,都会“不客气”地在我家
菜园摘菜,甚至还跑到田间地野挖些野菜带回城里去。这是城里人填补味觉失落的方式吧!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心很累,缺少一种自然的皈依,所以他们
喜欢假期去郊外踏青,放松疲倦的心,所以在城市最为
热闹、喧哗的酒吧,都会挂上一些农具,摆点人工的“小
桥流水”——那是对
精神失落的填补。
人,产生于自然,而城市生态系统完全造于人力。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久了,人会觉得有种空洞感,离开自然太久,太远,在经济大流的冲蚀下,人会疲惫,来自
内心深处的疲惫,因为
心灵和精神得不到
大自然气息的洗礼,无论身或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为了繁华,人们正在疯狂地建设城市;因为失落,人正在疲软地寻觅每一处“自然”。
点评 文章以散文笔法将
过去与现在串联起来,以对比
手法强化了題目——繁华的背后是失落。含蓄地表达了
自己的忧虑——现代化的繁华如何才能与自然、原生态有机结合?发展与自然如何才能相安共处?繁华必须要以失落为代价吗?所以,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
责任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