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雨之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这是别离后的别离,依旧一如既往,那么请让
我从容
面对这世间的喜怒哀乐,带着翅膀
飞翔吧!
其实每一只
鸟儿都
渴望飞翔,渴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
快乐与
自由。《地下铁》中那个
善良温柔的盲
女孩何曾不是如此呢?她在百转千回之中兜兜转转,只为
寻找那双“翅膀”。“他会牵着我的
手告诉我
星星的方向,陪我走一段
路。”盲女孩兒坚信会有一个
温暖的
拥抱,一个亲切的问候,
希望这些星星点点的温暖可以照亮前方的路——即使她是个盲女孩。
可是这微乎其微的心愿,总是被暴
风雨打击得支离破碎,对她来说,就如席慕蓉在《
夏天的日记》里写道——“不请自来而不告而别的事物,即使彼此只交会过一次,即使微弱得不会被人注意,那也是支撑
心灵的重要
邂逅。”对她来说,
光明是遥不可及的,能看到风华
世界一次足矣。
待到虔诚地、真切地看完这本
书,我紧扣双指,慢慢地合上最后一页时,却涌出一种敬意,心灵深处
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多么的
热爱生活。这
可能是他亲身
经历,抑或是他妙笔偶得,反正就是这么奇妙地,他写了这本书,而我恰好
品味了这本书。印象中他应该是淡泊
宁静、从容乐观的,虽不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
花般清高贞洁,却也在世间大起大落、大是大非中浴火重生吧!如此凄
美、如此动人的故事,一撇一捺间流露的情感,抑或
孤独,抑或是绝望前的那一抹光明,如若不是身临其境,冶炼
自我,便不会如此摄人心魄了吧!
视线落在
自己身上,
人生如镜,映出的到底是不是人间真情实感,心里的那些
秘密都在此刻毕露无疑。世事变迁,可不管怎么变,每个人的身后都会有一双翅膀。那是隐形的翅膀,像
父母的双臂守护着我们不曾放开。小时候,我
喜欢坐在
父亲的膝盖上嬉戏,翻看着幼时的相片,感觉那温柔的
岁月似又重来。我喜欢听着
母亲与我闲谈
家常
小事,为我吹头,每次闻到那独特芬芳,感觉那如花的
时光似又重来。但时光却正如人们所说 “白驹过隙”般从指尖漏过,那双翅膀也随着父母的衰老而逐渐僵化,脱落。此时的我们总会不经意间,想要摆脱那对翅膀,飞翔在自己的
天空。
曾经,我问
妈妈:“妈妈,你是天使变来的吗?”她笑了笑,并没有作答。我知道天下每一对父母都是天使,孩子就是上帝精心准备的
礼物,没有精美的包装与外衣,却有着世间最美的
声音——啼哭声。父母如天使般精心呵护着我们,使我们的
成长道路风雨无阻。
现在的我只想对《地下铁》中的盲女孩说:“你并不是没有翅膀,只是它比常人的更难舒展,仅仅是它的成长有些漫长。总有一天,光明会透彻你的心灵,广阔的天空
等待你的遨翔。”
船与岸的停靠是感性与理性的缠绕,鸟与天的融合是
梦与家的温暖。带着这对翅膀,在心灵的飞翔中,感受着字里行间的
温情,畅游在
文字营造的纯洁里,
读书的快乐在于自己不断地
思考,
享受着
阳光的温暖,让一切蔓延成
美好和光明。
点评: 《地下铁》中的盲人女孩,曾让多少人泪眼婆娑,她孤独而又倔强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翅膀”,一路走来,
发现了每一个人心中点滴的光亮。
阅读这本书引出小作者对生活的回望,与父亲的嬉戏、和母亲的家常……
原来“每个人的身后都会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像父母的双臂守护着我们不曾放开。”
童年的
回忆带着父母温暖的爱意,也令小作者对书中盲女的世界有了新的解读,是的,
方法用对,加上足够的
耐心,我们都可以
用心打开自己的翅膀,“光明会透彻你的心灵,广阔的天空等待你的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