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缀于屋檐之尖,透亮灵动,浑圆晶莹。蓦地,终是从瓦上落下,砸在石
路上,清脆的“嗒”一声,玉器般悦耳却又好似带着无尽的忧伤——四分五裂,稍纵即逝的璀璨光彩也只是指间挽不住的
昙花吧。
细细想来,那一声清响,不正是雨滴在尽头时的悲鸣绝响吗?本就极空灵的一声,在这
寂静的
环境中更显冷清,深深渗入骨髓血液,正如
门前那条如今已是老态龙钟的
小溪,
水流的每一声都伴着来自
心灵深处的悸动,拨动心弦。
春
风唤水
“竹外
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的小溪虽没有野鸭浮于水面,也没有桃花点缀一旁,却
拥有别样的趣味。溪水汩汩流淌,不急不躁,只听得水流滑过溪底石头的微小撞击声,恬静温婉。偶尔被风抚过,水面乍起皱纹,明显听见水流潺潺之声变急变大,直往低处流淌。水面露出零星的石頭,水流经此分成两股后又重新结合
一起,溅起的水花重新落入溪中,发出极小却分外清脆的
声音让人重拾愉悦。待风过后,不宽的水面又恢复了
宁静,像个活泼
可爱的少女。动若脱兔,静若处子。
夏雨养水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夏天的小溪最
美不过雨后,鼻间嗅着带有青
草香的清新空气,踩在松软而又湿润的泥土上,声声蛙鸣与水声相得益彰。
阳光折射水中,水面波澜起伏,闪烁着粼粼的光芒,夺目闪耀。
我未曾见识过曹操口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磅礴气势,但夏天的溪水让我颇为震撼。午后暖阳高挂空中,小溪里的水充满了活力,赶趟似的向前奔腾,水湍急而下,喷珠吐玉般的水花,砸在石礁上,淼淼而又急促的水流声伴随清脆的撞击声,此起彼伏,节奏分明,铿锵有力。像急促密集的鼓点忽远忽近,忽强忽弱,忽清晰可闻忽低音下潜,变幻莫测。喷溅而起的水雾洒在身上,惹得浑身清凉。溪中一波推过一波,迂回壮阔,很是壮观。
秋日染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相比春夏两季的活泼乖张,
秋天的小溪平添了几分沉静,水面平展如镜,波痕不起。它只是乖巧地卧在地上,佛性禅心,沉静寂定。秋天的溪水与落日是一幅天地生成的画作。落日与溪水交相辉映,好似染红了一池秋水。残阳倒映在小溪的波光中,澄静的溪水里也像有一轮红日将要喷薄而出一般。仍然是沉着平静的淙淙声,可有了残阳的几分热烈,那水流声也好似活了一般,叮叮咚咚,时而像玉器滚落地面,时而像宝石摩擦碰撞,就像一个平日里拘谨的大
家闺秀,突然舒展了眉眼,粲然一笑。
冬
雪化水
“行到水穷处,坐看
云起时。”
冬天的小溪自是没有
白云缭绕、水源涓涓的仙境之景,只是每当严冬,水面凝结成冰,茫茫薄雾笼罩在水面上,四周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轻纱似的雾气说浓不浓,说薄也不薄,给冬天的小溪点上了
神秘的美感,缥缈弥漫,捉摸不透。腊月里水面冻结,四周雪白一片,寂寥无声,小溪也变得沉默。它一改前三季的或活泼或
热情或沉静,不言不语地横卧在那儿,像一个潜心修道者。
春夏秋冬,这条不知名的小溪都有不一样的风采,可放眼如今,却早已物是人非。就像那稍纵即逝的雨滴,终是消失在漫漫长河之中。
我抬头望了望那屋檐,又一滴剔透水珠滚圆落下——“啪”,又是粉身碎骨的刹那芳华。我垂下眸子,低头向前走。
记忆里的小溪仍在恣意流淌,扣人心扉的水声也更加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