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
记忆,是一座青
山。
喜欢站在山头居高临下,
眺望那片天的蓝,俯瞰那片
树的绿。
风,很是
温柔,软软地吹,将流
云吹散。金色的
阳光,给小山镀了一层模糊的光晕。光的轻抚,遍地
温暖。
这样的青山,一年
四季都是
美的。春日清澈,夏日温暖,秋日
辉煌,冬日晶莹剔透。大大小小的院落,像是點缀的珠子,零乱地撒在画中,成为了入画的一景。阡陌交通,又穿起了这颗颗珍珠,曲径通幽。
鸟儿的叫声,随着细碎的阳光,在
树叶间跳跃。树下,总会有一两个卖吃食的小贩,甜甜的冰糖
葫芦,松松软软的棉
花糖,香软的发糕……叫卖的
声音听起来竟也不躁,与鸟鸣相和,温润得很。孩子们自小在这儿
长大,与小贩们相互熟识。玩儿累了,买一块
雪白的发糕,软软的,香香的,
简单的吃食与伙伴们
分享。一双一双还带着点儿灰的小
手,嘴边几点儿残渣,满足的眼神,这般
收获的,便是许多份
快乐。吃完,抹抹嘴,再次
游戏。留下的,是一串清脆爽朗的笑声,慢慢地,散入风中。
我的
童年,便随着这一串串笑声,被风吹散,一去不返。
一个满是阳光的午后,骑了
单车,告别了
城市的喧嚣,我又来到这座青山,
希望能寻回脑海深处的记忆。
踏上
熟悉的小
路时,山被荒凉包围,杂
草丛生,
生气全无。山脚下的那棵树,在
道路旁静静地立着,少了的,是跳跃的鸟鸣、细碎的阳光和小贩们高亢的叫卖声。
踏上那条曲折的小路,沿途,断壁残垣,已经没有多少人住在这儿了。小屋已随着
时光的逝去老旧。
一只蝴蝶,飞不动了,停歇在路旁的老树桩上,深深嗅着。看着看着,禁不住好奇,学了它的样子,把脸凑
过去,深吸一口。
木头上,有熟悉的
味道,我童年的味道,
家的味道。
随着重新振翅的蝴蝶登上峰顶,靠树坐下。阳光透过,,尽数泻下。嗅着身边若有似无的淡淡木香,拾起童年的味道,才恍然
发现,
原来,
家乡从未
改变。那熟悉的气息,
永远都在。
记住最初的美,把家乡的样子,深深埋在心底。
教师评语 家乡,一个抽象的词语,却在作者的笔尖,变成一座青山,一片青瓦红墙,一
群欢笑的孩子,一份
甜蜜的吃食……文章诗情画意,画面感极强,把家乡的一草一木,描写得十分细致,温暖
美好。读罢,家乡的味道久萦不散,家乡的轮廓也在每个人心中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