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会说,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
旅行。其实,这样的机会并非没有,只是你准备好行囊了吗?
因为它决定着你走得有多远,行得有多顺。
最好的行囊是什么?没错,是知识、技能和经验。即便走到
天涯海角,遭遇不测
风云,也能自力更生,化险为夷。大
家熟悉的鲁滨逊,在偏僻荒岛上用毕生所学,建起了土房土床,自制了土枪土刀,还
拥有了牧场,在恶劣
环境中打拼28年后,
成功返回大陆。这也许带着些作者的主观情感,但也并非不可。中国有句古话:“技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假如有一天,你户外远行,在野外
露营时,迷失了方向,陷于危险境地,
如果能观天象,识地理,会钻木取火,懂得自救,还愁走不出困境嗎?
如何时时将这个行囊准备好,就需要从
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汲取。也许有不少拥有
梦想的人,早已过了“三点一线”
校园生活的年龄,但是这都不能够阻碍你。知名文化商人郭敬明,就患有知识饥渴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坐飞机也会把杂志上的每条信息读一遍,哪怕是几个不熟知的词语,并且每一次都有新的
收获。事实证明,他
今天的成就与这一良好的
习惯不无关系。
现在
我们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情形,一是未知不求知,二是尚知亦求知。两者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前者把握不住上天赐予的机会,后者却能时不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何做到后者,并为我们的旅行锦上添
花?很
简单,拥有一颗不老的心。它不是在你年老时轻松地跳跳广场舞,或者跟上年轻人的步伐,每天刷刷微信,而在于不断
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巴金先生十分痴迷于学习,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每天
坚持学习六个小时以上,直到卧床不起。也正因为如此,巴金先生是世上少有的能在晚年仍写出
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
为了让行囊更加充盈,不是刻意地去学习,而是将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彭德怀元帅文革时遭到迫害,在搬出中南海之际,他的警卫
发现,一个个沉重的木箱里,竟全是
书籍,而他那件象征荣耀和地位的元帅军装却没有带上。对此,彭德怀的回答是:“只有知识是丢不掉的,军装只不过是一件
衣服罢了。”著名导弹科学家钱学森,在
美国软禁期间,他的正常生活几乎无法进行,但仍坚持每天
阅读《论语》。也正是这种顽强
精神,使他的“身价”抵上美国五个海军陆战师,他的知识“行囊”,足以令美国人敬畏!
备好的行囊,
永远不会嫌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个想要“旅行”的人,只有不断地汲取外界的营养,浇灌
自己的心田,才能把握好每一次机会。
愿我们拥有
勤奋学习的一生,实现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