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熙的春
风播撒
春天的
花种,和睦的相处露出和悦的笑容,人和心舒畅,
家和万事兴,世间和为贵,
和谐万象新……”每当
我唱起这首歌时,心中就不由得生出一种
温馨平和之感。
自从进入初三后,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大家似乎都铆着一股劲,为
自己心目中
理想的
学校而
拼搏,
教室里整天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
紧张气氛,难得有一刻的放松与
清欢。
记得上学期的一个初冬的傍晚,晚自习的
铃声响过后,教室里一片
寂静。不一会,
灯光突然熄灭,寂静的教室里响起了
同学们轻松的欢呼声。不一会儿,班主任那
熟悉的
脚步声从
门外传来,大家纷纷作出要抓紧
时间学习的样子,在
课桌里胡乱地翻寻着蜡烛。
“别忙。”
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温和地对我们说,“先来唱支歌吧!”
“乌拉!”大家立即欢呼雀跃起来。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歌会在黑暗中开始了。
起初是
女生合唱,唱的是我们非常
喜欢的青年歌
手王丽达演唱的《和谐大
家庭》。
歌声非常柔
美,“男同胞”们静静地听着,生怕一不小心弄出点声响,歌声就会戛然而止似的。等到男生唱歌时,他们却啥歌都唱不完整。于是,老师想了个办法,叫全体男生齐声背诵《沁园春·
雪》:“北国
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声音很洪亮,也很整齐,可我们听着感觉就是不对劲,最后,老师也
忍不住笑起来了——哈哈,这些男生怎么连
读书也走调啊!
黑暗中谁也看不清谁,但欢快的歌声在教室里飘荡,四处洋溢着一种愉悦而和谐的气氛。每个人的
烦恼、初三生活的紧张,似乎都被这黑暗吞没了,留下的只有
心灵的醇和与
青春的
快乐。欢声笑语在教室里飘过来荡
过去,久久不息……大家万分
珍惜这难得的短暂放松与片刻清欢:醒醒脑子,洗洗思想,调和关系,相互谅解。我还隐隐听见两个同学在唱歌的间隙互道“对不起”“没关系”呢!
窗外虽然是北风呼啸,寒气阵阵,但我们的教室里惠风和畅,暖意融融。
偶尔,有
路边过往汽车的灯光在门前一闪,我们便会紧张起来,生怕亮光重现。
约莫半节课后,尽管我们十二万分的不情愿,但明晃晃的灯光还是赶走了这难得的黑暗。它带着歉意,张大
眼睛瞅着教室里我们这些重又
静心苦读的莘莘学子……
至今,我还常常想起那天晚上短暂的黑暗,想起黑暗中那悦耳动听的歌声和琅琅的
背书声,想起那恬淡舒爽、令人
难忘的欢乐氛围……每当此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轻声哼起那首熟悉的歌——
“和熙的
阳光洒遍春天的喜讯,和美的日子荡漾
幸福的歌声,人和心舒畅,家和万事兴,世间和为贵,和諧万象新……”
【亮点透视】 构思独特,取材典型。作者围绕“和”的主题,从
校园生活中提取鲜活而典型的素材,以独到的眼力,真实地展现了一道瑰丽的“校园
风景线”。本文写“我”读初三时一个冬日的晚自习
停电后,我们班这个“和谐大家庭”在黑暗中展开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歌会”,抒发了作者
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表达了莘莘学子忙里偷闲时的恬淡舒爽之乐以及同学之间的友爱和谐之美。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够巧借时尚歌名“和谐大家庭”为文题,并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各引一段歌词分别点题和扣题,既首尾呼应,又一语双关,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全文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语言质朴,结构
井然,获得高分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