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法国的
雨果
曾经这样感叹:“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
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于是人们发现,
包容超越了国
家、语言、民族和
文明的界限。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国有句谚语:“世上没有不长杂
草的
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
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
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
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
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
雪前耻。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
再见到当初侮辱
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
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
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
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
因为“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
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们的
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
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
道德法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
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