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耳畔时常回响起玻璃球撞击的
声音,循着这一声声脆响,
我恍若又回到了
记忆深处的七号楼前,回到了那
黄昏中蒙着
夕阳的我的天地。
距离现在,大概有十年光景了。那时,每天傍晚弹玻璃球是我和老三的必修课,地点就在我
家门口,七号楼前,准时准点,兜里鼓鼓囊囊揣着玻璃球的老三会扯着嗓子在楼下喊我,声音尖利细长。
邻居大婶打开窗看,最终也只能在老三
调皮地吐吐舌头之后叹一句:“林家的女娃怎么比男孩子还野。”的确,老三几乎每天都在土堆上滚爬,衣兜儿仿佛一个仓库:弹弓,没了捻的
鞭炮,
花花绿绿的贴片……当然,肯定少不了玻璃球。
我和老三就在楼前的空地上弹起了玻璃球,或坐或趴,裹了一身泥巴,看着光滑的玻璃球从指间滑出,准确撞上另一颗,发出一声脆响,心里便升腾起一股奇妙的
开心……那样
简单的
游戏,那样小的一方天地,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欢声笑语。
夕阳把我们的
影子拖得很长很长,大人们陆陆续续回来了,只记得两家的大人冷眼相对,默不作声,各自将孩子领
回家。我总感觉大人的
世界怪怪的,吃饭时我还喋喋不休地讲述与老三
玩耍时的欢乐,换回的却总是沉默。我没多想,依旧与老三疯闹。
时间如同指间的玻璃球一样滑过。渐渐地,我知道了两家大人之间的矛盾,也读懂了那冷眼和无言……老三没有
变化,依旧在楼下喊我,我却受到大人的
影响,慢慢开始疏远老三。当我在楼上看到老三失望的
背影时,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不知是慶幸解脱还是巨大的
失落,夕阳依然
温柔地照耀着七号楼前那块空地,我却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天地在崩塌,随着我和老三的
友情一起。
再后来,因搬家,我离开了七号楼,也尘封了那罐我和老三之间几易其主的玻璃球。我们竟就这样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在纯净玻璃球和大人眼里的“懂事”之间,我可悲地
选择了后者。
偶尔回到七号楼看看,那里依然有一
群浑身灰尘的孩子弹玻璃球,仿佛当年的我和老三。然而我
明白,这已不是当初我的那方天地。我在想,他们
长大了,
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大人的世界呢?
亮点透视 文章通过对 “我”儿时简单、欢乐的小天地的叙述,表达了“我”对
成长的困惑和无奈,对复杂的成人世界的排斥,选材新鲜,立意独特而深刻。作者用“或坐或趴,裹了一身泥巴”“看着光滑的玻璃球从指间滑出,准确撞上另一颗,发出一声脆响”,对儿时玩玻璃球的描写十分细腻,而对大人的矛盾则作点击,并未详细交代,详略有致,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