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
错过一场
梦。
一场持续十五年
繁华绮丽的梦。
谁的
影子剪不断
那一年,我七岁。
世界似乎被谁用一把无情冷漠的刀划为两半。我在这头,而
外婆,在那头。霎时,空气中漂浮的混着泥土味儿的稻香散开了,眼前那抹亮黄色的
阳光被深沉可怖的黑暗所笼罩。这里,没有汇入心脏的暖意,有的只是刺骨冰寒。
我不愿离开。心中的不舍化为眼中的
水汽氤氲开,掉落。我抱着外婆不愿撒
手,似乎这样就可以不用离开外婆。我分明
感受到了外婆那双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脸,感受到了令我心安的外婆的
温度。
当我暗暗庆幸可以不用离开的时候,外婆一把抱起了我,疾步走到
门口,将我递给
父母,背过身不
忍听我的哭喊。
车低吼一声,发动了。
我看着碎
花裙上一块又一块
狼狈不堪的水渍出了神,好半晌才又手忙脚乱地爬起来看外婆。随着车的行驶,伫立在原地的外婆越变越小,最后凝成了一个小黑点,而车一右拐,小黑点便被高大的建筑遮挡住,再也
眺望不见。
此后梦里,不再有糖果屋,亦没有芭比公主,只有那一声声柔软的
呼唤,以及那
熟悉的剪不断的
身影。
谁在何处独自悲
那一年, 我十一岁。
“我会回来,不管是一个月,一年,两年……我一定会回来。”她坚定地说。
阳光中隐藏着
离别的气息,在我与她之间流转着,晃得眼前一片
明亮。
眼泪却积蓄得差不多了,擦过
衣服,留下一道跌跌撞撞的痕迹,最后纵身跃入我脚下的绿茵。
还记得一年级年少无知的我随大流喊她
外号,孤立她,却被她告诉我父母,害得我挨了一顿皮肉之苦。此后,我們竟真的“不打不相识”,成天腻在
一起。
学校有一片小小的
花园。说是花园,花却单调得很,漫天的粉红,现在看来俗不可耐,可那时的我只钟情粉红色,便也觉得这花园
风景甚
美。
那一刻世界安静了。阳光通过疏枝碧叶打下重重
阴影,不知什么
鸟在不远处欢声啼叫,却平添了几分悲怆凄凉。
后来她走了。
那时,我们并没有什么方便的通讯工具。我们之间的联系就如同断了线的
风筝,支持我等下去的,不过只是她坚定的一句“我会回来”。
在一年后的某一天,我
看见了。看见了那片绿而复绿的绿茵上,那个笑靥倩倩的
女孩,看见了她背后那片艳丽而柔软的粉红……
只是后来,她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女孩……
谁的笑容已泛黄
那一年,我十五岁。
几日阴
雨,天色终于放晴,
天空好似被水洗过一般清新纯净,可我的
心情却依旧阴雨绵绵。
“我
讨厌他吗?”我这样问
自己。
或许,是讨厌的吧。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
过年,他到我房间,偷偷塞给了我一百元钱,一脸窘迫地说他最近手头紧。我看着他搓着手
尴尬地对我笑,便懂事地说没有关系,并宝贝似的将一百块钱揣在兜里。当我吃饭时听
爸爸妈妈说他给了
弟弟五百元作
压岁钱时,我愣住了。那天其他亲戚给我和弟弟的压岁钱都是一样的,只有他让我
第一次体会到女孩与男孩之间的差别。
忆起
往事,心上仿佛被什么戳破了一个小小的洞,冷风呼呼地刮进心里,尖锐地刺痛着,刺骨冰寒。
他的老烟杆静静地靠在门旁的灶台上,沉默地看着我。
许久不见,他的面容在我心中竟渐渐模糊。我惶恐地翻开老
相册,一张,一张,又一张。他抱着我对着镜头
灿烂地笑着,笑容竟那么
温暖地荡漾进我的心里。我的心中升起了阵阵暖意,那一份暖堵住了心上的缺口,像是要开出花来。
可那温暖的给予者,却通身冰冷地睡在了坟墓里,
永远不会醒来。
一份钻心的温暖提醒我,他不是不
爱我。
在那段罪恶而又漫长的误解他的
时光里,我不愿意去和他说话,哪怕只是
简单的问候,哪怕只是一声“
爷爷”。
这一生,对他的亏欠,或许我再也无法弥补了。
这一场梦,我错过了太多太多。
匆匆年华,搁浅或是绝望,那场逝去的繁梦将永远停留在
记忆的深海,伴随我,走至
灵魂尽头。
‖浙江省
温州市新星学校‖
十五载春秋
岁月,在作者眼里,仿佛是一场繁华绮丽的梦,而给她如梦岁月留下印记、给她如椽情感留下波澜的,却是那歌词中的三个人: 谁的影子剪不断——7岁时离开朝夕相处的外婆,徒留远处那熟悉的剪不断的身影;谁在何处独自悲——11岁时与不打不相识的密友分离,
心灵上滋生出孤寂的情绪;谁的笑容已泛黄——15岁时悼念
曾经被自己误解、怨怼的爷爷,却只能在旧相册里翻看那已经泛黄了的笑容……
作者把15年岁月中这三次令她
疼痛的分离,比喻成一种对
美好梦境的错过,心中分明是有着
遗憾的,但我想对她说的是,对于
人生来说,缺憾是
永恒的,美好却是短暂的,但正因其短暂,它才愈加让人
珍惜,并留
存在心灵中最温暖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