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家乡在湖北的一个小镇里,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粿,“清”同“青”谐音,所以清明粿是青色的。勤快的主妇们早早地去田间采来野艾
草,搓出墨绿的汁
水来,将糯米和粳米磨成粉,调水揉成团,掺进艾草汁,
原来洁白如
雪的米粉团就变成了墨
绿色的青团子了。米粉团极富弹性,经过
妈妈们的巧
手揉捏,成了一个个圆圆的小球,再用大拇指按几下,又变成一个个碗状,再加入馅料,便包成了清明粿。
说到清明粿的馅料,那是极其讲究的。必须挑最嫩的春笋,最新鲜的猪肉,刚泡制好的腌菜,再加上豆腐干,全都切成末,用新鲜的猪油炒起来。这样
美味的馅,大人
小孩都
喜欢。大人们忙着包清明粿,我们小孩子便在边上
玩耍,玩累了,时不时跑来用筷子偷偷夹两口馅吃,那味儿好鲜呀,鲜得你舌头都要掉了。包好的清明粿更是
美味,一大
家人早、中、晚,都不用做饭,连着吃清明粿也不会腻。往往清明节还没到呢,就把清明粿吃光了,于是又要忙着磨粉重包了。
除了清明粿之外,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就是扫墓了。
每到清明这天,在外的游子都是要趕回来扫墓的。扫墓也很讲究,除了要准备蜡烛、香、纸、之外,还要准备
鱼、肉、
鸡、清明粿、米饭、酒等食品。扫墓之前,鱼、肉、鸡要放在锅中用水煮一煮,等到锅中水开了,“咕嘟咕嘟”冒着腾腾雾气,就可以了。那雾气用我们这边的
方言叫“啸”,音同“孝”,寓意请祖先领受我们的
孝心。
清明时节
雨纷纷,清明节往往伴随着绵绵
春雨,更增添了几分
节日的气氛,它寄托了人们对祖先和
家庭传统的追思和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