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必备】四年级成长的作文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成长的作文 篇1
成长中会有许多经历,就像一排调料盒,有酸,有甜,有苦,有辣,还有咸,正是它们调和了生命中的一道道美味。就让我来说一下,我的一次顽皮的经历吧!
那年我才五岁,一个不知道何为顽皮的年纪。有一天,我正在看电视,正看见一位魔术师用舌头去舔一个很大的上面还冒着很烫烟方块,因为是很热的开水倒在方块上,所以才会冒着烟。
我一看,心就提到嗓子眼了,我以为他的舌头会一下子断掉,但是他的舌头却没有一点痕迹。又想:他会,我们都应该会,我也试一试。
说完以后,我立刻就办,可是我那时候还小,不知道方块在哪,就把冰箱当成方块,我一看:"不对,怎么会是这样子呢?"我又看到微波炉是方的,但是微波炉放太高了,我没那么高,最后我思考了很久,目光还是落到冰箱上。
我打开冰箱门,在冰箱里面的第三格,看到了一块冰块,带着气,可是这个是冷气,我想了想:"电视里的气也这么冷吧,难怪他们可以用舌头添方块"。想了许久,我非常自然地去舔那块冰块,刚舔到冰块,一下子觉得舌头冷冰冰的,舌头像用了胶水一样粘上去了。
"天啦!——"我马上叫起来,"爸爸——爸爸一一方块怪兽要吃掉我的舌头,快来救我呀!"爸爸听了立刻跑过来看,一下子愣住了,他也叫了起来"天啦,儿子,你怎么用舌头去添冰块。"说了一会,他就开始电话,我一看就奇怪地问:"爸爸,你不帮我把舌头取出来,拿着一个盒子干什么呀?"爸爸说:"我在打电话,别说话,"我想:"什么叫电话,难道电话可以帮助人们打怪兽,一定是这样的,不然爸爸拿电话来干什么。"刚想完,家里进来了一些人,告诉爸爸该怎样做??最后爸爸用了一个叔叔说的方法,用热水来溶化冰块。过了一会儿,冰溶化了,我得救了,我像刚出生的小狗,开心地又蹦又跳,爸爸给叔叔们一一道谢!
每当爸爸一提起这个好笑的经历,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心里想:"原来我以前真有这么幼稚呀,不知不觉我现在己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一路欢歌一路唱,共把开心洒在成长路上。
四年级成长的作文 篇2
打开回忆的窗户,我的成长故事多得犹如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溯溪。
那一次,“童迷部落”组织去长丰夏令营。当天,我们沿着一条仿佛没有尽头的小溪去溯溪。午后一点左右,我们出发了。哇!踩在冰冷的溪水好舒服啊!在夏天,这简直是一种享受。我们在溪里捉鱼、游泳、玩水,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人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看见了一条腹蛇宝宝,其他人就一窝蜂似的围了过来,完全不顾导游的催促。导游摇了摇头,一个人走了。
天渐渐黑了,我们几个小孩有些害怕了,飞快地追着导游,可还是有大部分人在后面边走边玩。天已经完全黑了,天空像打翻了一瓶墨汁,漆黑一片。后面隐隐约约传来呼喊声音:“导游,你在哪?”我们扭头去看,却什么也看不见。为了安全,我们用了“投石问路”的方法。四周没有除我们之外的任何人,显得异常恐怖。旁边的大树像一个个怪物,向我们伸出了魔爪。忽然,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跳了出来。我们的心“咯噔”了一下差点蹦了出来。还好!只是一只小青蛙。一个男孩用颤抖的声音说:“导……游,还有多久才能到……?”导游说:“快了!快了!”可是走着走着好像一直就没有尽头。终于,远处传来一丝亮光,我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大喊:“我们活着出来了!”
通过这一次活动,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毅力,不管多困难,也一定能成功!
四年级成长的作文 篇3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有一段经历。这段经历有的是美好的,有的是痛苦的;有的是开心的,有的是难过的,一句话,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不一样的,也是这段经历,让你懂得了人情冷热,变的懂事。
在幼时,当我们被爸爸妈妈捧在手心时,那感觉是十分温馨的,爸爸妈妈都会把自己的儿女当成是块宝似的疼爱,但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那无知的我,根本不知道人世间种种的情感,只知道一天能填饱肚子,然后呼呼大睡。慢慢地,我逐渐地走向了成长,先开口说话,叫了一声“爸爸、妈妈!”,然后就在父母的带领下,一步步地站了起来,慢慢地,慢慢地,在撒满阳光的'大地上走了起来,是的,那时我们正要走向人生的考验,父母,也是一眼一眼的看着,我们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成长,慢慢地成熟起来。
几年后,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知道了人间的人情冷热,酸甜苦辣。明白了做人的艰难,父母的辛苦。
一长大,在自己身边就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围着你身边绕,一回想起来,就会知道,自己在幼时,那种天真幼稚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是多么的开心,是多么的幸福,在那时的思想是那么的单纯,一点儿烦恼也没有。
其实,我们明白,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自己成长的路上尝尽了各种味道,也是这些味道,让你慢慢变的成熟,让你变的懂事。
在你小时侯,家庭是你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你第一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