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
看见大人们初次见面时交换名片,互相
认识。那么,古代有没有名片呢?听徐
老师来说一说吧。
我国的名片有两千年的历史。
秦末汉初称“谒”。《史记》记载,郦食其呈“谒”,见刘邦。
东汉称“刺”。王充在《论衡》里写道:“韩生通刺倪宽。”又称为“爵里刺”,表示要写明本人的官爵及郡县乡里。
汉以后称“名帖”“名纸”。赵翼《陔余丛考》
云:“古者削木以
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世以纸书,谓之名帖。”
宋代又称“
手状”。除了写本人姓名乡邑外,还写对方称谓。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述他
家藏有秦观、黄庭坚等人的手状。
明清有“手本”,见上司或老师时用,由六页折成。清末名刺有的长一尺、宽五寸,通姓名时放在拜盒中,后来发展为“贺年片”。
1949年后,废除名片。20世纪80年代实行“开放”,恢复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