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常在中秋带
我赏月。
六岁时,父亲带全
家人来到北京。便是从那时起,火车和飞机成了父亲的日常交通工具。一年中即使
春节父亲也有时奔波在外。但当月圆之时,寒秋之日,全家人总会相聚于皎洁的月光下,沟通
心声,将心中的悲欢尽情倾述。
过去 到北京后的
第一个中秋,父亲便带着全家人去赏月。大家都坐在酒吧的二层赏月,父亲却带我找一个安静的湖边赏月,看
月亮的阴晴圆缺。当时的我总会好奇地看着月亮,听着父亲讲月宫上的
神话,闭上
眼睛,陷入无限
遐想:透过月亮上淡淡的黑影,我似乎能
看见在那空旷
寂静的月宫里,嫦娥抱着心
爱的玉兔在遥望人间,她也许是感觉到月宫的广寒比起
温暖而又
热闹的人间,更显得那么单调而又乏味;当父亲讲到苏轼的《
水调歌头》时我似乎又能
感受到几百年前大诗人苏东坡在高楼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的
孤独之感,思乡之情。这是我也不免“触景生情”想起
故乡的
爷爷奶奶。每当这时,父亲总会安静地陪在我身边,一边给我讲着故事,一边切几块香甜的
月饼,沏一碗清香的
茶。月饼香打断了我的想象,一口月饼一口茶,月亮便似乎升高了许多,小巧了许多。不知不觉中无忧无虑的
时光随着月光从热茶上方的白雾中流逝了。。。。。。
现在
“我们找到一处赏月佳地父亲不紧不慢地摆好小木桌和椅子,把事先准备好的蜡烛轻轻地从口袋里拿出放到
桌子上,划着一
根火柴,用微微颤抖的
手小心翼翼地点燃了蜡烛,熄灭了火柴,一只手护着蜡烛,另一只手拿出一个白纸筒一点一点把蜡烛罩上,一切动作都显得那么的慢,
时间好像停滞了一般。月倒映水中,一丝秋
风吹过,水波轻轻荡漾,湖边
树影迷离,桌上烛焰摇曳,一切显得格外的静。”月也依旧,地也依旧,水也依旧,人也依旧。这时的我,总会静静地看着月亮,听着父亲向我倾诉他对
生活的
感悟。这时,
童年时
天真的想象已成为
思考和顿悟。月慢慢上升,慢慢变小,但却似乎总也升不上去,总也变不小似的。。。。。。
未来 愿年年中秋都能与月亮相伴,都能与那
永恒不变的,永不上升的,永不变小的月亮相伴,
因为我
希望那样的时光能再长些,再长些。。。。。。
那皎洁的月光中流淌的是温暖的
陪伴,见证的是点滴的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