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
生命力,使大
家热衷于
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
思索;人对
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因好奇而
实践,因验证而发现。
古往今来,许多成就
辉煌的
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
少年时代的兴趣中,沿着兴趣开拓的
道路走下去,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被喻为“科学巨人”的
牛顿在苹果
树下
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
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
动物外形的异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他进行了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
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推翻了多年以来“
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延续了多少年的说法。
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的创造。
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标题
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
高兴,他对人们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被它那不可抗拒的
力量吸引。”
确实,同样从事研究的两个人,一个是“我
希望能学”,另一个是“希望我能学”,主动与被动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
拥有良好的
心态与强烈的求知
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眼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愁眉苦脸面对研究,就像一部机器,没有
想法,说不定方案不仅未能得出,还
可能弄巧成拙。由此可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惨不
忍睹的案件?因被逼
学习而跳楼,结束大好的
青春年华;因被逼练钢琴而宁肯自砍
手,摆脱
约束获得
自由。而
热爱者善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几乎一离开就要
生病。这就是“有兴趣”与“无兴趣”的最大区别。
人是
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生活中,人会对
美丽的
风景过目不忘,会对
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
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
简单的事情。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
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我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
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色色的
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
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