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的“
我”,是一位沉醉于感情
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
江南悠长的
雨巷,
等待着一位姣好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
忧愁”。这是一个
美丽的形象,但同时又被诗人赋予愁苦的
色彩。她的
内心充满“冷漠、凄清又
惆怅”,“她默默地走近”,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投出太息一般的
眼光,“她”是个
梦,难以觉察,不可捉摸,“他”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但“我”无能为力,只有无限的惋惜,只能远远地目送“她”“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最后,在“雨的哀曲里”,“她”的一切,统统像轻烟薄雾似的消失在朦胧之中,一去不返。只留下“我”的追求无着的惆怅,“我”的绝望地叹息,从而使本已低沉的诗的基调进一步蒙上一层感伤的情绪,更加凄清和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