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悲剧感和
孤独感,
因为他所期待的象征着
理想的
美丽姑娘只是一个像
梦一样的朦胧的形象。由于抒情主人公的吟唱和含有象征意义的姑娘的形象,都与一个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意象(悠长而寂寞的
雨巷)紧紧相扣,这就使得全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染上了象征派诗歌的
风格特点。然而,由于诗中传达出来的那些感情体验是以真实的日常
生活的细节做底子的,因而该诗又摆脱了象征派诗歌(如为戴望舒所崇敬的法国诗人威尔伦的作品)常有的不可捉摸的
神秘意味。《雨巷》中那阴暗狭窄的小巷,连绵不断的雨丝,是
江南小镇梅雨时节司空见惯的普通景色,可是诗中出现的“撑着油纸伞”的“
我”和“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却并非真实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这些并非实指的虚幻的形象,既清晰又朦胧,既明快又深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使读者深切领悟到诗人飘忽不定的愁闷和徒劳
追求的空虚孤寂之情。除了受到象征诗歌艺术的
影响,《雨巷》借鉴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痕迹也很明显。"春
鸟不传
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是南唐中主李王景的名词。戴望舒吸收了旧诗词中描写愁情、创造意境的
方法来表现怅惘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