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网站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考满分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高考满分作文
 古诗名句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梅花 | 兰花  | 桃花  | 荷花  | 菊花 | 思乡 | 友谊 | 爱情 | 爱国 | 感恩 | 孤独 | 思念 | 伤感 | 人生 | 动物
 名人名言爱情 | 读书 | 励志 | 时间 | 友谊 | 诚信  | 爱国 | 勤奋 | 奉献 | 真理 | 智慧 | 道德 | 成功 | 事业 | 劳动 | 青年 | 青春 | 教育 | 思想 
 栏目类别: 高中生作文  >> 高中 >> 高三

“拾起”主义作文

更新时间:2015/11/4 10:15:00  浏览量:2416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中犀利地抨击了国人对传统文化“大方送出,不求索取”的错误态度,指出“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几十年过去了,当西方的圣诞节和情人节在中国日益红火、声势浩大之时,先生深刻又极具预见性的批判瞬间具有了现实的深意。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的传承,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为鲜明的标志。从清明时节的纷纷细、苏轼“千里共婵娟”的希冀,到那“胜却人间无数”的鹊一遇;从汪洋恣肆的翰墨、绵延千载的中华武学、余韵流京剧艺术,到精致多姿的亭台轩榭、无可比拟的古典园林、雅致不俗的琴韵笛声,从让人眼缭乱的民间工艺、传统习俗,到让人引以为傲的中华文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同一叶扁舟,满载着许多仁人志士、迁客骚人,甚至是普通百姓的曼妙幻想、离愁别绪,热忱探索,不断前行。
  睹物思人,望月思乡,独自漂泊,远离园。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或如清东流,或如青漫溯,唯有每逢佳节,或吟诗,或登高,或抚琴,以此来传递自己心中的乡情。可以说,古时的节日是诗人们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文化文明的积淀。
  京剧、中医、爆竹、对联、武术、民俗……这些词汇已经渐行渐远,但似乎谁也没有在意过它们的存亡!也许有一天它们都会如“秦皇汉武”般,成为教科书或者词典里的一个词条。对此,我们只能感慨--没有深厚、绵远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但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更是可悲的。
  也许是今天的物质生活过于丰富,也许是如今的科技发展过于迅猛,传统文化中的那份底蕴、那份内涵、那份意境早已日渐淡化。国人来去匆匆,已经无法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神秘与开放、活泼与新鲜,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就算没有被抛弃,至少也在逐渐地被人们淡忘。
  庄子认为,每个人都应有一双用来审视灵魂的身体之外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会被浮遮蔽,不会被黑暗掩盖,是“天府”中的“葆光”,能为我们指引航向。当有识之士开始提议复兴传统文化的时候,许多人才突然意识到,我们正在淡忘的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的“基”,这种复兴没有丝毫商业的成分在里面,只有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救赎。
  当我们仍在清明寄托哀思的时候,当我们仍在圆月下享受团聚的时候,当我们仍去登高采菊的时候,当郎织女的凄美柔情仍被小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便可以由衷地微笑,便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依旧是那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独一无二的民族,民族文化离我们依旧很近,我们现在“拾起”它还不算晚。
  如今,对外来文化的恰当“拿来”已不可或缺,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拾起”更显得尤为必要。停下我们匆忙的脚步,“拾起”我们曾经淡忘的传统文化,重新诗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便是所谓“拾起”主义的深刻内涵。

 上一篇:陈驼背作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点击查看更多
 作文写作素材及技巧
CopyRight @ 2007-2015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