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
我和几名
同学去
参观了北大。漫步在北大,我们虽然欣喜,但似乎总有种无形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到了最后,当我走出北大时,北大竟然并未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太多的印象,甚至那些大楼的轮廓和色调都有些模糊不清。但是,在这场混沌的
游览中,有一件事却让我
记忆犹新,以至于事后我还不停地琢磨,有时甚至
忍不住笑
自己当时太“
天真”。
当天,北大里人烟稀少,但校区里的一
家汉堡店却依旧营业着。z同学进店买了几个汉堡,并十分
好心地递给我一个。这个汉堡对正处于
饥饿状态的我来说真算得上是一个惊喜。可是,当我一口咬下去的时候,便立即后悔了,这是汉堡吗?这个汉堡,或许是我这辈子所吃过的最难吃的一个了。
可当我十分委屈地向Z同学抱怨时,另一位同学说的一句话便让我乖乖地再次将汉堡送回到了嘴边,并强迫自己将它吃了个精光。
到底是什么话让这个汉堡充满了魔力,并且给予了我吃完它的勇气呢?
没错,估计你已经猜到了--“这可是北大的汉堡!”
多么强大的一句话啊!在“汉堡”前面加上了一个似乎十分响亮的定语,这个“汉堡”突然之下就变成了“巨无霸”。当时,大家都嬉皮笑脸地说:“就算考不上北大,但我至少吃过北大的汉堡!”
说实话,当时我也和他们抱着同样的
想法。这玩笑似的一句话或许在某些同学心目中真的只是一句玩笑,但或许在另一些同学心目中就俨然成了让他们奋发向上的
信念。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不过是个普通的汉堡而已,并不会
因为它生在北大就变得
美味无比;甚至,它的色
香味还远远不如
路边小摊的汉堡呢。这个汉堡,只是因为“北大”二字而变得熠熠生辉,“北大”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个汉堡的标志、标签。
我给这种标志化现象取名为“汉堡效应”。
其实,在我们日常
生活中,这种“汉堡效应”十分常见。一瓶
水,只因它采集自阿尔卑斯
山下,就似乎就变得
特别有意义;一块石头,只因它拾取自
九寨沟,似乎就变得更加珍贵;一片枫叶,也许只因它长在香山,所以我们总觉得它更加红火;一款智能
手机,只因其取名为iPhone,立马就变得身价不菲;而一款手提包,也只因它叫LV而
价值连城……因为这些标签,所以我们乐意去珍藏它们,为它们埋单。
抛开标签,仔细探寻这些东西的本质,其实它们不过是些最普通的东西,只是那些标签让人们丧失了辨别的能力。一瓶来自阿尔卑斯山下的水真的就和长江水、黄河水有本质的区别吗?没有!不仅如此,它一样会因为长期闷在瓶子里而发臭。一块石头,就因为它来自九寨沟就能变成价值连城的钻石吗?不能!它的本质永远只是一块石头。以此类推,香山红叶并没有因为长在香山而变得更红;苹果
手机不管其技术再先进,归
根结底也就是一款手机,它无法带你
穿越时空;LV包虽然是时尚、高贵的代名词,但你也只能用它装东西……它们都一样,都一样普通。
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因为“汉堡效应”而让自己变得唯心,变得奢靡无度。
请看清事物的本质,用正确平等的
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