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与
少年都已沉沦。
关于儿时的
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那炊烟升起的时刻。每当炊烟升起,就意味着
早晨的到来,抑或是傍晚课程的结束,总是让人欣喜。
当
我一天天
长大,才逐渐
明白,那一缕炊烟,凝聚的是
母亲的操劳和
父亲的
希望,散落开来的是
乡村的
味道和
生活的气息。
儿时的记忆随着清
风一同远去,纷繁着的是生活的喧嚣与
求学的艰辛,是永远不曾停息的,也不敢停息的旅程。唯有在
梦中,那一缕炊烟,才久久不能散去。
中秋佳节,与C君相约去爬
山,看红衰翠减、梧叶飘黄,体味着山林的萧索和夕阳的落寞。远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空灵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
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踏着一地金黄的
树叶,踏着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留在山林里的也只有
鸟儿的鸣叫和触动
花草的蟋蟀声。
想到在这
家家欢聚、户户团圆的日子里,不能与
故乡的炊烟、劳碌的
父母相见,心中怅然若失,一股“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凄苦
滋味在心底蔓延。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市区,朦胧之间,我似乎又
看见一缕缕炊烟升起,飘过,消散。那一缕缕炊烟,充满着
守望和期待。
回忆往昔的中秋,充满着喜悦、欢乐与
幸福,而今却已是物是人非。
曾经没有
珍惜往日与
家人相聚的
温馨时刻,如今却总是抱怨生活不公,想到这些,我不禁生出一种
愧疚之情。
父母为了生计而在外地奔波,他们也难以
享受几丝
节日的欢愉。想起以往父母在家中忙碌的
身影,他们黑发中夹杂着的
根根白发显得那么刺眼,这是我
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是我生命中最为
痛苦的无奈和伤痛。曾经,总是希望
自己能快快长大,然后可以凭借自身的
努力让父母过上安逸的日子。现在,我终于明白,我那淳朴的父母一生所
追求的不过是平静的生活与儿女的安康。
此刻,我望见的不再是一缕缕的炊烟,而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
城市,这城市阻隔了我对故乡的
思念,也阻隔了我对父母的思念。何时,城市的发展才能回归乡村的质朴,融现代化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于平静的生活之中?正如
陶渊明所描绘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然而,我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也许,我不应总是拘泥于思念,而应化思念为昂扬的斗志,雄关漫道,一往无前,迈向
成功的彼岸,聊以慰藉心中对故乡与父母的思念。
天色渐晚,和C君一同踏上返回
学校的
道路,
天空中闪烁的
星星照着我们
前进的
脚步,而那轮皓月却躲在
云层中,不肯露出它的身影……
晚上,又梦见一缕炊烟,我不愿醒来。也许,这才是
心灵的归宿---
宁静自然;也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安详
和谐;也许,这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平淡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