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
今天,快节奏的
生活已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人们在
自己建造的钢筋
水泥的
世界中像不知疲倦的蜜蜂一样,点线式的移动着,在效率提升的同时给
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问题。
近几年来,“过劳死”这个词十分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当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顾名思义,就是过度劳累
工作导致死亡。源自日语“过労死”人体就像一个弹簧,
如果压力大于自身可复原的弹力范围就会变形,崩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国过劳死的案例有很多,例如香港一名身体健壮、不沾烟酒的26岁男子,在一
家电脑公司工作,同时在夜间兼读硕士课程。由于工作量过重,每天只睡4个小时,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而突然死于办公室。无独有偶,50岁的常某接任哈市某工厂厂长,由于工厂亏损严重,内外大大小小的事全由他亲自处理,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玩命到连续几个月不休息,结果2001年6月份两次急性脑溢血猝死。由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过劳死的人就是在长期过重的
劳动和心理负担重,身体衰竭致死。这让人不由得想问:“我们如此拼命,图的是啥?”我们的
人生不应该只被金钱和功利所包围,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极度需求,如我们都忽视了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东西,以至于当我们累到无法向前迈进时,蓦然回首,却发现
生命中最
美好的东西早已与我们失之交臂。不如从现在开始,
放下手中繁重的工作,穿过一条条车流,走出密集的人
群。用更多
时间陪伴最亲密的
家人和
朋友,走向自然,走向
慢生活。
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由此可见,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有人说,只有忙碌才能出
成绩,我觉得那可不一定。85岁高龄的金庸先生是我国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政治评论家。他说过,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慢生活,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在工作
学习之余,要学会让自己放松,能抽出时间的可以和家人朋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
旅行,回归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万千奥妙。抽不出那么多时间的话,也可以给自己放几小时的假,
看书,喝
茶,逛
公园。一样能让人放松下来。古人
云:“欲速则不达”让我们放慢
脚步,
享受属于自己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