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
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
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
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
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
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
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
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
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
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
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
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
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
寻找出
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相比之下,应该说,宝钗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禁锢的
女孩,文中也没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欢宝玉,只是明示了贾府最高权威元春站在了宝钗的一边。没人会在意宝钗的意见,她和宝玉一样。只是封建贵族制的牺牲品。
宝玉
犯错挨了打,宝钗义正言辞,劝道“你是要改过了罢。”于是她被学者
定位封建统治的卫道士。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品读之后,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
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
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
人生归宿可以
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
云天,黄
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
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
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
珍惜,我们别无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