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老家在高州,在村子的东边,有一口十分古老的
井。
它大约有十五米深,井口是圆的,直径三米左右。它是由石砖砌成的,可坚固了。一年
四季,它都能涌出滚滚清泉,十分甘甜。村里唯一
水的来源就是这口井。
每天从晨曦到傍晚,都有许多人挑着担子从我家
门前经过,因此我家门前的石子
路总是湿漉漉的。扁担吱吱扭扭的响声,人们扑踏扑踏的
脚步声,组成了一支欢快的交响曲。来井边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但非常有秩序。这不,一
群活泼的
红领巾,唱着队歌,蹦蹦跳跳地也来打水了。他们打完水后,不是原路返回,而是继续往前走。我好奇地跟了上去,只见他们来到了五保户张
奶奶家。
原来张奶奶腿脚不太灵活,红领巾是义务
劳动呢!只听见奶奶说:“真是太谢谢你们啦,快进屋坐坐吧!”红领巾异口同声地说:“不用了,我们还要
上课呢!
再见”说完,就高
高兴兴地去了。
老井啊,你用甘甜的井水滋润了我们干渴的喉咙,让我想到了
老师。许多老师从年轻就走上了讲台,直到双鬓已长出了白发,也无怨
无悔。许多个
夜晚,我们已经进入了
梦乡,老师们却还在灯下备课,或者批改
作业。老师每天都站在讲台上,为我们传授着知识。老师们用知识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让幼小的知识
树苗在我们的心中茁壮
成长。
我
赞美你,老井。但我更赞美的是像你一样的人——老师!
本文取材真实
生活,选材恰当,用
家乡的“老井”来开题,实则来喻人——老师,全文构思巧妙,一步步引人入胜,由老井自然过渡到描写老师,作者善于选点展开,语言生动活泼。全
文字里行间也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深刻的主题与新颖的构思相得益彰。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