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
老师,亲
爱的
同学们:
大
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扬中华
美德,孝身边
父母》!
同学们,当你坐在
明亮的
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餐桌前吃着
美味的饭菜时,当你吃着可口的冰淇淋,嚼着香喷喷的
鸡翅时,你可曾想到这一切的
幸福都愿自于父母,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
成长为今天的你,父母要
付出多少心血?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要用你的
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礼仪之首便是尊敬父母
孝顺父母。“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大家都读过《三字经》,里面有一则
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
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母热暖被窝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的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
长大后黄香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
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
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呢?!-
曾听过一个苦孩子
求学的故事:家境十分贫寒的他,父亲早逝,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
毕业后还
坚持要读研究生,逼着
母亲要钱,母亲只得去卖血……这个故事让我的
心情很沉重,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私的孩子,他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鲜血去浇灌!还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一位同学在家一直娇生惯养,一次,
妈妈因
生病耽误了做饭,他竟然大发雷霆。妈妈躺在病床上
泪水涟涟,伤心不已。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么痛心啊!自己对孩子的拳拳
爱心换来了什么呢?大家请
想一想:一个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呢?如果
世界上人人都这样丧失了爱心的话,老人将流落
街头,孩子将被遗弃荒野……那将是一副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
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
感谢父母!父母之爱,深如
大海。正是有了父母一天天的养育,我们才沐浴在爱的
阳光下,才使我们能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
人生,
享受人生。儿女有了
快乐,最快乐的就是父母;儿女有了
烦恼,最
牵挂的也是父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从古至今,孝敬父母都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
道德底线。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过“孝”的宏愿,
希望长大后为父母挣大钱,让父母享清福。可是,大家是否计算过,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我们让母亲流过多少泪,让父亲生过多少气呢?
时间在无情地流逝,父母会一天天老去。“
树欲静而
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同学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
小事做起,用一言一行来
温暖父母,用一举一动来孝敬父母:父母下班了,帮他们接过包,为他们递上一杯清
茶;
学习之余,为父母分担一些
家务;当自己犯了错,父母批评教育自己时
耐心倾听,不要再嫌父母
唠叨……只要你胸怀一颗
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你回报父母的机会真是太多太多。
同学们,让我们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吧!我爱我的父母,愿普天下的子女都
热爱自己的父母!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这篇演讲稿写得很有章法。开篇的一连串的排比既有气势,又
成功地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黄香的正面事例很好地论证了“扬中华美德,孝身边父母”的观点,而“苦孩子”与“一位同学”的反面论证使作者的观点进一步强化。之后引用名言,发出号召,循循劝导,都很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