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月色笼罩着大地。
我揉了揉
眼睛,迷迷糊糊地走了出去。
露
水从
绿叶上轻轻地滑落。“沙~沙~”的
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上前去才看清是一位扫
路人。茂密的
树木遮掩了我的
身影,我远远地望着她,她吃力地把垃圾桶倒过来;用铁锹将垃圾运上车。就这样,反复的倒、反复的铲、反复的运。
看到眼前的一幕,我感慨万分。不由自主就想起老爸说的以前———在以前,没有什么工厂,也没有什么垃圾,理所当然,便没有扫路人。在那时候,
天空格外湛蓝,没有污气的痕迹,碧空如洗。
小河格外透明,没有垃圾的漂浮,清澈见底。总而言之。那时的
环境十分
美丽,十分清新使人如痴如醉。但是那时的科技并不发达,基本属于贫困。要是在那时能骑上摩托车,就算得上小康了。
而现在呢,工厂顶替了田野,天空布满黑色的污气;垃圾替代了
鱼虾,小河渗透漂浮的垃圾,
美好的环境随
风而去。一眼望上去,哪还有原先的生机勃勃。但现在都是楼房,坑坑洼洼的土泥路转变成平整的水泥路。水电器;
电视;电脑的陆续“登场”,逐步走进
家庭。现在,摩托车算得了什么,开上一辆奔驰汽车才算得上
牛!
对比而来,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所以,现在要取长补短,美化环境。由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从
小事做起,号召爸妈、号召
邻居、号召
朋友、号召全镇人一同打响环境保卫战!
“滴~叮”露水跳到地上,她的额角挂满了汗珠,我走上前去,帮助她。“沙~沙~”那颇有节奏的声音,给朦胧的月色增添了一份特色。
本篇记叙文重点阐述了
家乡的
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又并非只是一个角度的,小作者非常聪明的从利弊两方面进行了描述,观察的角度很全面,这一点就很独特了。文章语言流畅,结构条理,是一篇很不错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