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清越,箫声深沉,古琴叮咚,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可使人沉醉。不过乐声虽好,却还比不上
书之声。
我常常端坐在
窗前,凝视着那泛黄的书页。飒飒的清响中,散发出古旧之香。细细
品味那
岁月创造出来的文学之
美。
细
雨一丝一丝切在窗玻璃上,久而久之,却也融合成了一副淡墨
山水画。
记得十二岁那年,
父亲背回一叠书。其中一本便是《朱自清散文精选》。大抵是出于本
家的缘故,我拣了这本,打算漫漫品读一番。
手执一本书,凝神静气,夹杂着小扣柴扉的心愿。我打开目录……循着页码翻找那令人心醉的《
荷塘月色》,在指尖与页角的摩擦
瞬间,一阵荷香激起了我敏锐的嗅觉。
欣然翻开文章,“这几天心里颇不
宁静……”读着读着,似乎是进入了
梦境。漫步在河畔的小煤屑
路上,凉
风习习,心里满怀着惬意。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
自由的人。
我疑心这是深夜品读的好文章,而我却在
阳光下将它读完,心里多少有些不甘。
在我的
记忆里,那荷就像一位寂寞的女子,
孤独哀伤,不消残酒的浓睡之后,
云鬓散乱,独倚望江楼,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江水拍岸,清冷的回旋是她的满腹愁肠。她似乎是在
微笑,真可谓是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三笑倾我心。
我似乎陷入了荷塘柳丛深处,日日迷恋那残荷之美。
陶醉在清一色的荷叶下,定然别有一番风味。
碧绿的池水,犹如一缸浓浓的绿酒。淡淡的荷香四处飘散开去。在这荷
花仙境中,自然也就知道自清先生的用意所在了。
钟敬文曾说:“自清的作品,虽没有周作人先生的隽永,俞平伯先生的绵密,徐志摩先生的艳丽,冰心女士的飘逸,却于这些而外,另有一种真挚清幽的神态。”朴素,忠厚,平淡的
生活就像他的
名字,如
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带着
永恒的自清飘逸四方。这不禁使人对一代文豪深深
敬佩。
在岁月的流逝中,池水沐浴着我,成为
人生的
温情洗涤。
如今,《荷塘月色》已伴我跨过
童年的
门槛。东风拂面催桃李,雄鹰舒翅展鹏程。人生能有几回搏,且得
成功遍地春。多
少年后重温那段激情岁月,定会留下
美好的
回忆。
轻轻的,打开一本书。静静聆听,无声之中,早已望见大千
世界:如
鸟语花香般轻易绵绵,如高峰峻峦般层层叠叠。好似一只雄鹰翱翔在
梦想天空之上……
本文倾诉了对一本书《朱自清散文精选》的
爱恋,又能点面结合,举《荷塘月色》之例详细表达朱自清文给我人生带来的丰盈
感受。这份
读书的感受细腻具体,有独特性。如“在我的记忆里,那荷就像一位寂寞的女子,孤独哀伤,不消残酒的浓睡之后,云鬓散乱,独倚望江楼,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江水拍岸,清冷的回旋是她的满腹愁肠。她似乎是在微笑,真可谓是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三笑倾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