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爸爸妈妈打分,真有点儿难度。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妈妈的
分数,肯定比爸爸要高。这并不是
我偏心,而是母
爱无处不在。
母爱,往往从一些细节中体现出来。这些细节体现在妈妈做
家务的
身影里,体现在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我出生那年,正在流行“非典”。为了避免被传染,妈妈不敢带我到商场买
衣服,为了让我有
合适的衣服穿,妈妈开始学着用剪刀一点儿一点儿地裁,用针线一点儿一点儿地缝。妈妈本来也不会做太讲究的饭菜,在没有我之前,她和爸爸都是凑合着吃。自从有了我之后,妈妈学会了许多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菜肴,据说我从小就很健壮。这些事情,只是听爸爸说起。当我开始记事之后,
母亲对我的爱,我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稍微
长大一点儿后,妈妈才发现,管理一个孩子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把他生下来、照顾他,而是把他教育成人。当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发现我跟班上的孩子有了一些差距,
因为在此之前,妈妈为了让我有一个
快乐的
童年,什么课外班也没给我报。上一年级时,我的英语
学习十分吃力,妈妈开始给我报课外班,每一节课都陪我去上,
鼓励我赶上别人。我们经过短短半年的
努力,我在班上的
成绩就好了许多。
在四年级的下学期,妈妈每天中午都
回家给我做饭,妈妈开始在单位和家之间奔波。每天饭后,中午短暂的半小时内,妈妈陪着我读英文的小故事,和我聊天儿谈心,我在
学校的一些小
烦恼,一下子就烟消
云散了。出
小区后,妈妈总是等到我上了公交车,才急忙地赶去上班。
我想给妈妈打95分。因为妈妈虽然十分爱我,可是有的时候,脾气有一点点急躁,所以,我给她5分的
成长空间。
爸爸呢,给他打90分吧!从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背唐诗,等上了三年级,我就开始背一些长篇的文章。对于古诗文的背诵,爸爸对我从来不具体要求,只是告诉我每天都要听一点儿,背一点儿,这成了我的一项优势。凡是选在课本上的诗或者词,我早就背过了。当别人还想用许多窍
门来背诵那些古诗词时,我已经看课外
书去了。
说到课外书,爸爸的功劳更大一些。上一年级以前,我都是听妈妈讲故事,没养成
独立阅读的
习惯。虽然书里的故事让我感
兴趣,可是真正
自己看书,还是有障碍。爸爸为了鼓励我多看一些课外书,给我制定了一个奖励政策,我每读完十本书,就奖给我一个
喜欢的小东西。当我
突破了
文字障碍时,阅读也就成了一种
乐趣。可是凡事都有利有弊,在我看了一套字比较小的书后,我的
眼睛就坏了。爸爸想出来了一个办法来
约束我。他把每天该干的事,列到表中,做得好的,给画一个红
花。每攒够三十个,我可以换一本书。这样,既让我养成了认真做好
生活中每一件的习惯,也约束了我看书的
时间,一举两得。
爸爸虽然和妈妈一样爱我,但他不太讲究
方法,不太
明白如何表达,所以,他的分数要比妈妈低一些,让他明白:爱也要讲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