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
追求时间与速度的最大效益化,
如果不从现在就开始着做一些事的话,到以后就完了--”
可还有人说:“
我追求的是‘行到
水穷处,坐看
云起时’ 的惬意。人生不过是一场
旅行,走走停停,所以想要做的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现实告诉我们:多少你想知道的事,从来都很急。从小到大,我们耳边就开始响着一些
声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抓紧时间
学习”“你现在不学,到以后后悔的话就晚了”所以在这些声音的催促下,我们在不停地加速度
挑战着
自己的极限。一个人三岁开始弹钢琴,四岁学英语,五岁学
古筝,六岁学声乐,七岁、八岁、九岁每一年都有新的学习内容。不仅要学,而且要精。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只有这样才不晚。
另一些人可不这样认为。有一句话这样说:“即使明天是
世界末日,我也要种我的苹果
树。”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有人在古稀之年才去钻研
画画,但几年后就小有成就;有人在退休后玩起了古董鉴赏,不久后成为鉴宝大师;有人身患重病时,才开始追寻
生命的意义,去旅行。到寿终正寝时已
走过了大半个
地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拼命
奔跑,而在于旅途中的
风景,简嫃说:“
思索一生能有多少追寻,一双脚能丈量多少面积的江湖?”如果
答案只有一点点的话,我们为何要赶的那么紧,那么急呢?缓慢而优雅的行走带给我们的意义会更多。
很多人都在不停地追悔,在落入陷阱时,恨自己不早发现这个坑;再受人欺骗时怪自己不早认清这个人的真面目;在别人因
成功而
风光无限时,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多学一点,多做一点……但这时候通常已经晚了,如果真的早就想
明白这些事,我们的人生或许更
幸福。
可这些“很多人”不明白另一些“很多人”的想法。他们总是不急不缓。在落入陷阱后,他们总是会说,不晚,下次遇见就不会再掉进去了;再受人欺骗后会说,不晚,认清一个人;在别人成功风光无限时,会说不晚,我属于后起之秀。
……
晚或不晚指的是你在
路程里速度快还是慢,你速度快所用时间短,所以别人会认为他们晚了。而你速度慢,虽然所用时间长,但最终会到达终点,即为不晚。摩西
奶奶七十六岁那年才开始学画画。八十岁的她就在纽约举办画展。对于那些极力追求速度的人,她无疑是晚了,但对于她自己来说永远不晚。
在一本
书上看过一句话:人的心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走就走,其实是
行动派的姿态,而不是幻想
家的姿势,现在开始到底晚不晚,要看你自己的心。如果真开始行动,哪怕在别人眼里真的晚了,在自己心理一点也不晚。
所以速度快慢是无所谓的。无论你速度快否,只要你能在某个时间到达你想要的某个高度,慢慢来未尝不是个
优秀的
选择。人生很短,何必要那么匆忙地去奔跑呢?
未来那么长,就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