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直在
下雨,春
树给卧病在床的
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
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春树是个
不幸的孩子,他
家是村里的贫困户,
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
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
水烫伤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
自卑。他
努力学习,
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
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
喜欢看课外
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
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
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
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
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
橘子给你
爸爸吃。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
根在这大
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
美的果实,他好像
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
城市风景的
照片,背后有几行字:
弟弟,大城市虽美,但
繁华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
家乡有所作为的。
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唯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
群小学生坐在
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
声音是那么
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
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有
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记者想采访他早年
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
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
学校,虽然去不了
远方,也不负春光。”
【点评】 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展开文章的叙述,将故事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面对新材料作文的多元化立意,作者避开了简单的议论说理,而是选择从具体的平凡却励志的故事入手,更加突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使读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