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怜
梅花香自苦,却有芦苇守墓生。
——题记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景象:城里回
乡下的必经之
路旁是绵延的
山,山上苍翠墨绿的老松一排排地伫立着,它们向
阳光低头,却不向
时间折腰。寒
风瑟瑟地吹着,车里的乘客冷得连目光也因此收敛了几分。山很高,不怎么充足的阳光洒在半山上,只烂漫了山腰、山顶,一条分外鲜明的枯黄的分界线切断了山脚小
树最深的
渴望。
然而这景象并不稀奇,对吗?起初,
我也这么觉得。偶然间凝望着那条枯黄的分界线,我似乎发现了些什么。那条分界线为什么不是阳光的颜色?枯黄?对,那是一种不令人
关注却又真实
存在的颜色,细腻的,淡淡的,透着一股沧桑的气息。
很快我就发现,那枯黄的分界线只是一丛稀松平常的芦苇而已,只不过开在了半山腰。芦苇,这是各地都有的,常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或沼泽地里,对
水情有独钟。但这冬日里的半山腰却只见山岭,哪里有什么水。它们苍老的黄发低低下垂,腰杆却挺得笔直,像垂暮的军人浅浅碎语,呢喃着曾有过的黄金
岁月。
然而,能看到的远不止这些。我发现,这些芦苇生长的地方,没有耀眼的阳光,没有苍翠的丛林,没有艳丽的花朵,它们独树一帜地环绕在一排排墓碑的身旁。
原来,那里是阴森森的烈士陵园,白晃晃的碑石就像一个个幽灵,让人怎么也想不到这里竟会藏着些许的芦苇,让肃穆的气氛又增添了一分神圣。
冷风袭来,芦苇依旧站立着。它们迎风轻摆,在这片
曾经被鲜血染红的故土,摇曳着再也不会落下的旗帜。举目四望,依稀可见炮火后残垣的狰狞,凝结成一眼抹不去的萧索。我想,世上若真有天使,那这些芦苇一定是天使的化身。它们开在有半山腰,从未
享受过顶峰的阳光沐浴。甚至由于太过稀疏,难以进入人们的视线,就像不曾存在过一般。这兴许就是它们注定的命运吧。
对于
宿命论,我是不大赞同的。就像你无法决定路程,却可以
选择走向,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只是有太多的选择反而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看着这芦苇,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它们虽然弱小却
坚强,用
信仰编织成使命,将守护进行到底,不管这里埋葬了多少
生命,也一样能带来明天的
希望。
风又一次袭来,闭上半个车窗来打量这些守护灵魂的天使。它们一半是晦暗,一半是
光明。
守护是一种孤单的心事,不在乎曾经沧海的
蚕食,只愿像一簇芦苇在半高处静静地绽放。
其实,我们的
人生也一样如此。
(指导
老师:傅丽琼)
点评: 生活中常有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事物,但只要把它们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做一番深入的探究,还是可以寻找出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来的。本文作者就选取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容易被人忽略的芦苇,联系它独特的生长环境(半山腰的烈士陵园),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赋予它守护者的形象,写成了这样一篇立意高远、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而且文章语句优美自然而不着痕迹,显示出作者不俗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