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
路上浅浅而行,闲
花飘飘而落,溪
水湲湲而流。
厚朴黑沉的
门板安安稳稳地倚在墙上,夕阳透过叶片欣喜地在上面绽作花样。华灯未上,人影稀疏。平江路上的店
家形容各异,一样的是在水色映衬下安宁的面色和尽透着灵秀的笑容。
小路上静静的,年轻的妇人将一笼笼小巧的面饽饽氤氲着甜丝丝的水汽端出来。它们或是憨态可掬的狸
猫,或是红透了的细长宫灯,再或是一只只小面
鱼,看着童趣盎然,吃着甜香溢鼻。那种甜,简
简单单,细而不腻,把最纯粹最普通的
滋味放入食物,吃出的是满心欢喜。
街巷之交的角楼质朴
可爱。檐上彩瓷制的
风铃泠泠作响,应和着店内小猫的“喵呜”之声。进得门来,人们或面对素纸涂鸦喁喁私语;或留恋地看着
手中即将寄出的漂亮信笺;或是单单静坐,望着水烟微笼天色渐昏。出门回首之际,灯火初明,这二层小楼竟在深沉之下别有玲珑之感。
我贴在
茶馆高大的落地窗上,细看小戏台上唱昆曲的女旦。柔光之下,她的面容格外清晰,连她面上的胭粉颗粒也看得分明。虽然容颜不再,可那动作举重若轻,
宁静优雅的气质让人钦羡。那从折扇角上溢出来的安之若素的
美丽动人心扉。我不觉恍惚失神……一畔的人家,一畔的流水,一畔的月色,一畔的江风;一半的笑声,一半的吴语,一半的悠闲,一半的诗情……
英国诗人兰德说,和谁我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说到底,就是这样一种安静之态吧。安静,可并非默默无闻,而是心处尘烟,形体碌碌,仍能生出一颗从容不迫
干净清明的心来,就如莲花一般。
一件件古风的粗料成衣、一只只绣花布
鞋、一幅幅细致真实的苏绣、一把把沉重而精细的桐油伞,挟着太湖上的渔歌,夹着寒
山寺的钟声,穿透
时光空间,化成安稳和
幸福,涌上心来。这一时的
繁华攘攘,却是这一世的从容清朗。
那一日,我一步迈出苏州站,
看见了安谧广阔的广场,看见了极宽极深的苏州河,看见了落拓铺展而来的、在朝阳下巍巍而立的城楼。
这一日,也是初夏的
清晨,我坐最早的航船,慢慢行在护城河上。大朵儿的红玉兰掩衬在檐边,两岸的粉墙黛瓦自远而近,仿佛安安静静地等候了千年的故人。
那一日,我便想:这座城,仿佛不大一样,肃然却亲切,
辉煌亦纯净。
这一日,我
明白了,苏州之所以与别处不同,是
因为它像一首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那一日,我懵懂期盼。
这一日,一条
阳光照耀下窈窕
温柔的水巷就印在脑中。许久之后想来,这安静,就像是
梦中天堂一般,令人热泪盈眶。
点评: 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游记散文。作者先移步换景,以充满诗情的笔墨依次描绘了平江路上的小店、角楼、戏台,描写细致、传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以白描的手法,将苏州的特产、美景勾勒出来,引人向往;最后又以排比的方式将过去游览和现在游历的感受进行对比,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语言典雅优美,句式参差,富有文采(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古典优雅的江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