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可以开始做了吗?”
我满怀期待地问。(
人物语言开篇,先声夺人。)
星期六,妈妈让我学做沙县著名的豆腐丸,“沙县
小吃真不少,扁肉拌面和芋饺……”我哼着幼儿园学的歌谣等着妈妈做好馅儿。
我可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四字成语运用恰如其分,把迫不及待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的盼望下,妈妈终于把馅儿做好了。
毫无经验的我让妈妈做着示范:她轻轻地拿起一把馅儿揉得圆圆的,放在木薯粉盘里翻滚着。过了一会儿,一个精致、
美丽的豆腐丸在妈妈的巧
手中诞生了。(
写妈妈做示范,很有必要。)看着妈妈娴熟的手法,我心想,
原来做豆腐丸这么
简单呀!(
心理描写符合孩子身份。)终于轮到我来“大显身手”了。我现学现卖,学妈妈抓起一把馅儿,直接放入木薯粉盘里。本来以为“大功告成”,可没想到,馅儿就像顽皮的孩子,散作一摊,我失望极了。(
比喻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妈妈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样子,
鼓励我说:“宝贝儿,我
第一次做比你还差,但我没有
放弃,瞧,我现在就做得很好啦!”(
妈妈的话给了“我”动力。)
听了妈妈的这番鼓励,我心里挣扎许久,最终决定重拾
自信,再来一遍。这次,我可不像
第一次那样毛毛躁躁,而是反反复复地搓着馅儿,就像珠宝在我的手中一样小心翼翼。(
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生动地描写出了“我”的心情。)在我的谨慎操作之下,第一个豆腐丸完工了,它圆润、光滑,妈妈看着我的“杰作”直呼:“我们
家又一名豆腐丸大师诞生了!”(
由妈妈的话写出“我”做的豆腐丸很成功。)在妈妈的赞许声中,我越做越好,一个、两个……很快,豆腐丸摆满了一盘。妈妈和我还玩起做豆腐丸
比赛,比谁做得快。在欢笑和嬉戏中,很快馅儿都用完了,我和妈妈一共做了三锅。突然,我发现
自己手上的馅儿还可以做一个豆腐丸,于是,我使劲搓,搓下好多馅儿呢!我又用搓下的这些馅儿做了一个最大的豆腐丸,妈妈美其名曰“茅氏豆腐丸”。开饭
时间到了,吃着自己做的豆腐丸,嫩滑可口,沁香入鼻,心里仿佛吃了蜜一样甜。(
心理真实,符合当时情境。)
通过这次做豆腐丸,我
明白了:
失败乃成功之母,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只要
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结尾悟出道理,成功点题。)
【总评】 文章运用大量的四字词语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我”学做豆腐丸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我”做豆腐丸时的快乐以及从中悟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