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葬礼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儿什么,一伸出
手,眼里涌上了一股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竞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
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
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
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
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
路。抬头
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
麻雀,他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
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木炭写上“村口小学”四个字。接着他挨
家挨户劝说村民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
上课,他担任
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老何的
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课本当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
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
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
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
世界,也就当是
老师我看了!”
三十多年间,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他总说,孩子们眼睛里有光,那光太热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做了孩子们的老师,看他们一个个飞出大山,飞到世界各地,去那个
美丽的“外面”饱览
美景。
“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每逢去看望他,他总是这样对我说,是感慨,也是叹息。我静静地握着他的手,听他讲他和他的学生
过去的
趣事,心里有一种格外的自豪……
“
爷爷……”我抓住他已经不再
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
照片,那些爷爷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一位年长的
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
声音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我也
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爷爷,我会把这条路
坚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愿填报的电脑前,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就报师范吧。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
未来。
深度解析与借鉴 赢在选材——瞄准了情感的软肋。 情感是人类最大的软肋,作文选材如果着眼于“以情动人”,首先就高人一筹。通常来说,每一位读者的情感都可以被唤起被打动。家庭亲情、无私奉献,这两方面更是人类情感中最柔软的泪点,问题就看同学们能否一击命中。 《我是你的眼睛》这篇考场作文讲述的是山区教师“老何”的故事。阅卷老师看了会怎么想?普通读者看了会怎么想?毫无疑问,大家都会联想到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震撼人心、令万众落泪的“最美乡村教师评选”。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木炭写上“村口小学”四个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考生的这一段记叙简直就是“抄袭”媒体报道,直指“最美乡村教师”,但它的效果却是自然而然就把阅卷人的思维拉到了曾经被感动的回忆轨道上来。不得不说,这位考生真会选材,真会构思。用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经典之语评价就是:亏他想得出!湖南多山区,也许这位考生真的是从山区走来,也许他听说过上垅小学黄长久老师用36年的无声大爱在山林深处为孩子们坚守的报道,也许他听说过湘西州吉首市泸溪县合水学区中龙山小学张显元老师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虽病痛缠身,仍恪守终身从教的故事。总之,这位考生的奇妙构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他平时的搜集、整理、分类汇总。 成功了,就是经验。这篇记叙文告诉我们:可以适当注意媒体刊载的传递正能量的社会新闻类报道(比如捐款、捐骨髓、志愿者服务、好人好事等)。很有可能,当你身在考场时,经过巧妙地改造移植,它就可以成为你高考作文增分的强大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