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四十岁生的
我。休完产假母亲就去上班,那几年我喝的一直是进口的奶粉。
我十岁,母亲已五十岁。我开始了正规的拉丁舞培训。每周四、五
放学时母亲就候在校
门口,然后我们
一起坐公交车去中心区的
舞蹈机构。每次等车、倒车差不多要三个小时,饭吃不好不算,
作业更是来不及做,我焦躁得几乎要
放弃。母亲突然买回一辆电瓶车,
父亲很是担心:“都这岁数了,你又没骑过电瓶车,再带个孩子能行吗?”母亲骑上车说:“练好了就能行,我又没多大,还骑不了这小小的电瓶车?”看她故意挺直的僵硬的
背影渐行渐远,我和父亲都笑不出来。后来母亲果真骑着电瓶车往返接送我,整整五年,
风雨无阻。
我十五岁,母亲退休了。她让父亲去旧货市场淘了一台缝纫机,翻出多年不穿的裤子拆缝了无数遍,让我写好“换拉链”三个大字,星期天就在
桥头大
树下摆起了摊。老
朋友看到了跟她调侃:“你个老财迷,退休了还要再就业!”母亲
放下剪子笑着说:“我不像你有外孙、孙子可以忙,这么年轻让我成天闲在
家里像话吗?”
有次活多晚回,我去帮她收摊。一个在等裤子的老妇人跟她聊着:“你孙女这么大啦,福气这么好还劳碌啥?我等孙子上中学了就跳舞健身
享受生活去。”我听了脸上火辣辣的,拉着母亲的
手说:“妈,以后你还是做个
家庭妇女吧!”母亲抱歉地看着我,很认真地说:“我年轻轻地就闲在家里,我这
手艺就浪费了。”我看着她已经长出褐色斑点的脸,
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
很快我读初三了。为了帮我节省
时间,母亲每天又用电瓶车接送我。每天我起床前母亲就已买好了菜,等我洗漱完,她已备好早饭。我吃早饭,她就帮我收拾
书包,检查
水杯、饭卡等,然后喝几口稀饭和我一起下楼。送完我回来她赶紧把早上的残羹冷炙一热,用保温瓶装了带上,匆匆出摊。下午收了摊,她先
回家做好饭菜,再
骑车到校门口来等我。饭做早了怕凉,做迟了怕我等,而她总能精确安排好时间,让我一回家就能吃到热菜热饭。也似乎只有这样马不停蹄地忙碌,母亲才能掩饰她的焦虑,平衡她的内心。我知道,母亲这一年比任何一个年轻的
妈妈都卖力。
后来作业多到深夜才能做完,母亲从来没有先我早睡,除了日日翻新的
水果点心,母亲常常兑好了
洗脚水,装作毫不费力的样子蹲到书桌下,帮我搓脚、剪指甲。为了让我早睡五分钟,她连洗脚的时间也帮我省下来了……许多年轻妈妈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许多年轻妈妈做不到的,她也做到了。
我终于如母亲所愿考上了最好的高中。高中要住校,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我们彼此的
牵挂全靠那
根时断时续的
电话线。
寝室的电话设有时段,她总打不进来,好不容易跟我通上话,却又总是同样的话:“不要起太早了,营养要跟上,
牛奶饭菜不要省钱,妈还年轻,赚着双份钱呢。”偶尔电话得闲,我也打
过去,母亲还是那套话:“好着呢,我又没七老八十。好好读你的书去,挂了挂了!”她这么说,我也就心安理得地挂了。
后来要开家长会,班主任短信通
知了家长。母亲显得很焦虑,问我要不要染一下头发。我跟她说:“不管你是白头发还是黑头发,都一样是我妈。”她听了就笑。但她依然买来了染发剂,调匀后让我帮她染上,那天我才发现她的头发已近半白。她一定是
希望在我的新
同学面前尽量显得年轻些吧。
期末考完放假,本来说好父亲要来接我。后来班主任转告我说让我
自己回家,我才知道母亲前一周住院做了息肉切除手术,现在还没出院。我找到病房的时候,母亲还在跟
护士小姐争取:“我体质一向很好,不
可能发烧,你再帮我量一次吧,我
今天真的要回家了。”小护士摇摇头出来。我看到病号服下晃荡的母亲更瘦了,尤其让我心疼的是她的白发又多了,像枯
草一样顶在头上,将她衬得越发憔悴。
看见我,母亲做出状态很好的样子说:“正好你来,和我一起找医生去,把我当病老太了不是?”我制止了她,低声而严肃地对她说:“您年轻您体质好,还想去做晚饭是不?再不听医生的话,明天后天都走不成了。”“你就放宽心多观察一天吧,我已经订了快餐。”父亲也劝她。
我何尝不知道,十七年了,母亲一直逼着自己年轻,好给我挣更多的钱,好给我同样年轻的母
爱;十七年来,母亲一直不敢老,为的是给我
自尊.为的是让我安心。
拿什么回报您呢,我已不年轻的母亲?
佳作点评 文章以情动人,感人至深,让人读后忍不住潸然泪下。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母亲为“我”付出的多件事,骑电瓶车、摆摊、打电话、开家长会、生病……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多个细节,叙述有详有略。描写的事件虽多,却始终围绕“母亲不敢老”这个中心来展开,刻画出了一位中年得女为了孩子而拼命努力的母亲形象。文章语言真挚,描写的事件贴近生活实际,不夸张不煽情,却更加打动人心。结尾一句“拿什么回报您呢,我已不年轻的母亲”从反哺的角度发问,更将情感推至高潮。真是一篇动人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