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网站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中考满分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高考满分作文
 古诗名句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梅花 | 兰花  | 桃花  | 荷花  | 菊花 | 思乡 | 友谊 | 爱情 | 爱国 | 感恩 | 孤独 | 思念 | 伤感 | 人生 | 动物
 名人名言爱情 | 读书 | 励志 | 时间 | 友谊 | 诚信  | 爱国 | 勤奋 | 奉献 | 真理 | 智慧 | 道德 | 成功 | 事业 | 劳动 | 青年 | 青春 | 教育 | 思想 
 栏目类别: 高中生作文  >> 隐居 >> 高中

归作文

更新时间:2016/1/15 15:11:00  浏览量:1719
  满红,秋起,落叶被吹起,悠悠地盘旋在空中。
  他本是一介父母官,也曾想过“大济苍生”,可近来他的内心越来越像针扎一样疼痛,就像池一样越来越真切地思念“故渊”,就像儿一样越来越真切地思念“旧林”。他越来越思念中那自由的田园,他认为只有田园之美才能使自己内心平静和谐,只有彻底地做一个深居山林的隐士才能使自己的灵魂找到皈依。于是,他愤然脱去一身官服,回归田园。
  他就是东晋雅士陶潜。
  “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带着满身的疲惫,他急切地迁居到了山林。简陋的木屋、一方荒田从此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此后的每日,他披星戴月,打理那些长满了荒的院落、田地,并记录下自己一天的生活体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大概就是这样的生活吧。有时来了兴致,还会到山中去采摘,一边赏菊,一边怡然自得地观看那远山,悠然自语道:良辰美景,心旷神怡,这大概就是隐士的生活吧!
  又一个晴朗明丽的午后,他打理好木屋,腰间系上一个酒壶,高高兴兴地出了,就那样随意在山中溜达,兴致来了,还会拧开酒壶小酌一口。不觉走到深山里的一座小寺庙前,他略感新奇:竟然还有寺庙藏身于这深山中!
  寺中走出一位老僧:“施主从何而来?”
  他回答:“来自俗世!”
  “至何处去?”
  他想了想,答道:“来此,就无回返之意!那污浊的俗世,实难同流合污。不回也罢!”
  那老僧听后微微一笑:“施主可曾听说‘枭将东徙’的典故?”他疑惑地点点头。
  “道理是一样的。环境改变一个人,但不会适应一个人,反之,人只要坚守心中的信念,即使身处污浊之地也会出淤泥而不染。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要你的内心是和谐的,有所包容,看到的自然会是另一番景象。”
  他沉思半晌,恍然大悟:“大师一语惊醒梦中人。与其一味隐身,归隐山林,与世隔绝,不如隐心,即使身处闹市也能做到心仍如湖一般澄净。我明白了,人只有内心和谐,周围的自然才是真正美好的。”
  老僧微微颔首:“该回去了。”
  陶潜又酌了一口美酒,欣然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
  佳作点评
  本文巧妙地避开平常人写陶渊明的套,而是推陈出新,从陶渊明归隐处的“自然之美”入,写出了隐居的两个层次,尤其是隐心,把文章“内心和谐”的内涵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拓展了文章的立意境界。文章用大量的细节展现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避免了空洞的言辞,而生动的描写也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文章详略得当,构思巧妙,模仿中有创新

 关于满分的作文
 作文写作素材及技巧
CopyRight @ 2007-2015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