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摊开历史瑰丽的古卷。
我发现:“我在”,是一种
生命的形式,多年前,孔子曾在川上有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多年后又是否会有人铭记,丹青之下谁还记得你最初的容颜?但我却在后来的张若虚身上找到了
答案,“
人生代代无穷已”,没有
花会永远开放,但是永远会有
花开放;没有人会永远活着,但永远都会有人活着。于是,我明了
存在本就是生命的形式。尘土归尘土,而“我在”,便是生命给予历史最好的回答。
我又揭开帘帷华
美的幕布。
我亦发现:“我在”,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西楚霸王
看见秦王纷奢的
生活、残暴的统治便不屑地说出了“吾可取而代之”的狂言,楚人一炬,阿房宫沦为焦土。可是我的视线最后落在了乌江边,历史记住了他的刚愎自用,可谁还记住他在乌江边悲叹:“纵彼不言,籍独无愧于心乎?”他
选择了以死减轻江东父兄战乱之苦,以死明其
英雄之志。项羽虽最终未实现鸿鹄之志,但最后被记入本纪,也不枉在世上走一遭。
我再翻开国外的篇章。
我又发现:“我在”,是生命的
价值。被软禁的昂
山素姬,笑问
记者:“我的
微笑还好看吗?”这一笑一问,
感动了无数人。这个女人身上一半是坚韧,一半是凄美,她说:“我无法对
祖国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她——找到了生命最好的价值,我在,国
家就有
希望。存在便是意义。
“我在”,便是历史给予我的最好的答案;存在便是意义,也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答复!
评点 文章题为“我在”,但对“我在”的含义给出了不同的注解。在孔子和张若虚那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在霸王项羽那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而在昂山素季这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价值。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体验和价值都要以“我在”为前提。无论我在什么样的地方,遭受了怎样的境遇,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只有“我在”,就能够去感受生命的跳动,感受到世界的色彩,体会到活着的幸福。这大概就是作者透过他的笔尖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