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妈住在城里,但是晚上我们都会驱车回
乡下吃饭。每天只要一
放学,我总盼着快点回到乡下。
我们
家的晚饭还不固定场所。天热时,我们在客厅里吃,开个吊扇,点个蚊香,可舒服了。天冷时,我们就转移到
厨房里了。这里有个“天然空调”——土灶头。这可真是我们家的宝贝呢!
晚饭过后,
爸爸总是躲在灶头后面边烤火边玩
手机;而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到灶前,掀开锅盖,“
今天的锅巴不错。
奶奶,帮我刮锅巴!”奶奶笑着从橱柜中取出一把大铜铲和一个大公碗,沿着锅巴的边缘铲去白
花花的米饭,放在碗中。经过反复几次,锅巴就现身了。
成功的锅巴取出时就像一个锅底的模型。每当这时,
妈妈就会和奶奶合作:奶奶用手托住锅巴的边缘,妈妈左手五指并拢,朝锅巴底部一戳,只听“咔嚓”一声,锅巴就碎成两瓣了。
开吃了,妈妈总是选锅底部分,还说什么“黑锅巴好,包治百病”!我
喜欢金黄金黄的部分,又脆又有嚼劲。你们别看我们是一
家人,可吃锅巴的
方法各不相同。我有蛀
牙,喜欢一小口一小口吃;妈妈
牙齿健康,喜欢把锅巴掰成两瓣叠在
一起吃,还向我炫耀:“这样吃更脆更香哦!”爸爸嘴大又怕
麻烦,偶尔吃一回还是一股脑儿全塞嘴里,边吧唧边还能哼歌;奶奶大概年级大了缺钙,装了假牙,吃起来小心翼翼的;
爷爷最
特别,我们都是直接吃锅巴,而爷爷却喜欢锅巴和米饭烧成粥,爷爷说这样既有锅巴的
香味,又能养胃。
如果你有机会,请离开喧嚣的
城市,走进
乡村,尝尝乡下土灶上的正宗锅巴吧!
指导
老师:张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