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
美丽的鲜
花被人摘下并用脚践踏,可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
包容。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
可能凡事皆顺顺当当,每个
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
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
每个人都会遭受苦难,也都会受到伤害、折磨,
如果我们以包容的心对之,就会感到生命
道路的两旁,苦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
鸟语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沧海明月。在不断的磨砺中
成长,在
风吹
雨打的
荷塘里
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让我们回到那段令人惊悸的中国知识分子
精神伤害史中去,去看一看那些
天空一样广阔的心胸。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
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
等待与钱锺
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
茶饮酒、
寻找乐趣……这些看似优雅从容的舞步,有谁知道是旋转在难以愈合的
心灵伤口上的?他们承受了疯癫的历史对每一个清醒者在人格与人性上的践踏,他们包容了苦难的生命质地,包容了绝望的生存境遇。唯有如此,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
光明。
拥有了一颗包容之心,你就会拥有生命的无限
精彩。能够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
太阳;能够包容的个体,即便死伤都会迸溅出钢花。伏尔泰蹲过巴士底监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政敌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毁这颗“欧洲的
良心”,他依然以《哲学通言》召唤同道,以《百科全书》启迪民众。此时他包容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他
呼唤所有的人正视生命,从沉沦中崛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伏尔泰,将其不老松式的包容
心态镌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
包容之心是一缕
阳光,包容之心是一颗明珠——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
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的仰望、攀援,生命才不至于全然暗淡,不仅自己能如沧海巫
山,熟视
岁月如流,甚至还能唤醒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负起全
人类的精神引导
责任——这一切,皆缘自包容。
(指导老师:牛 锐) ★老师点评 作者擅长讲故事,摆事实,用事例。文章选取了知识分子的“包容”精神,主要是使用事例论据进行论证的,引述的事例论据有略有详,所有的论据涵盖中外,在行文中将“例”与“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夹叙夹议地进行分析和阐发。真可谓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从中外的文史资料中引用材料,显示了深厚的阅读功底,这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这就是作文水平提升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