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丽江古城,已接近
黄昏,淡红色的光辉一点一点地延伸着,与
天空交汇成一种
美丽的
色彩。
古城里的游客并未因天色渐晚而离开。他们依然兴致勃勃地到处
游玩,围着刚买来的东巴
风情披肩,或举着
手机旁若无人地自拍,抑或是大声吵嚷。四周皆是世俗气息。
我有些许的失望。想象中的古城,应是小
桥流
水,
街道两侧静静地矗立着白墙黛瓦的古民居,斑驳的青石板弯曲着延伸到
远方。丽江,你的原点在哪里?
我悄悄地离开他们,独自一人,逆流而上。穿过浪涌的人
群,渐渐地,耳边没有了喧嚣,越往上,人烟越稀少,最后竟只剩下我一个人徘徊在幽深的小巷中。
漫不经心地
走过一处民居时,似乎有什么牵引着我,我本能地停了下来。这是一所保留着古风的民居,透过它已磨损的雕
花红木
门,还能看到它旧时的
繁华。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处没有改成农
家旅馆之类的民居。不过这些,还不足以让我停下寻觅的
脚步。
门是半开的,
院子宽敞,一片
绿色映入我的眼帘。院子的中央,一位老妇坐在一把藤椅上,低着头,似乎在缝制什么。她头上戴着纳西风格的头巾,色彩繁杂,看上去已经用了很多年。那图案简洁的围裙,并不是在商业区里随处可见的那种印着“最美丽江”几个大字的流水线作品,那更像是如她现在这样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纯手工制品,其中浸染着
自己的情感和憧憬。她已年老,但似乎有一种久违的美深藏在她眼角深深的皱纹中和粗糙发红的手指里。她也不再明眸善睐,只能极其缓慢地完成手中的缝制品。其间会偶尔停下来,喝一口右手边的凉
茶,理一理稀疏的白发,轻轻拍打一下围裙。令我驻足凝视的是,她的脸上自始至终没有露出任何对
时光易逝的埋怨,或是对现世
生活的不满。甚至,当她的目光撞上我时,她绽放的是我前所未见的
微笑,美极了。
我依然站在门外敬畏地注视着她。她只有
时间赋予她的沧桑面容,黝黑的皮肤以及遮身蔽体的青衣。她
远离商业化的喧嚣、浮华和聒噪,只有静观人世
变化的淡定坦然、与世无争和对文化
精神的自觉
坚守。
此前,我对美从来都只有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但我相信,此刻,我已找到了我
生命中最美的
风景,那便是如她这般——
追求内心的
宁静与淡泊,超然物外,回归
本真的美。
古城丽江,你的美在哪里?就在我现在站的地方,我
陶醉在你的原点。
面对名扬
世界的历史古城,作者躲过彩灯闪烁、声浪喧嚣的商业化场景,觅得丽江文化的原点——不仅有独有的传统工艺,更有丽江人的“淡定坦然、与世无争和对文化精神的自觉坚守”;作者独具慧眼,运用对比和联想手法,抒发回到原点、发现丽江本真美后的愉悦陶醉之情;结尾三段由人及景的议论,深刻精辟,发人深省。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中学学生,指导并置评:曹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