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琦君
邂逅,是在一杯醇香的春酒里。
当
我用双
手捧起这杯酒,酒香氤氲,我醉了——醉在浓浓的母
爱里,醉在醇醇的乡情里,醉在甜甜的
童年里。
母爱是杯陈年的酒
每逢
春节,空气里仿佛弥漫着淡淡的酒香与
药香,翕入鼻翼,“让人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此时,
母亲得意的神态、上扬的嘴角、慈爱的面容,总会和着这甜
美的八宝酒香,氤氲在琦君脑海里。
母亲许她女儿“舔一指甲缝”,却又拗不过女儿只好倒了一小半杯;她终年勤勤快快,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却总是赠与别人
分享;她滴酒不沾唇,但一经他人夸奖,便
高兴得脸颊红红,跟喝过酒似的……
简
简单单的
生活片段,便让读者看到了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她充满了“母心”“佛心”。她节俭质朴,疼爱着女儿,帮助着邻里。在琦君心里,母亲就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品其一生,意犹未尽。
有这样一位母亲,我想琦君定是无比
幸福的吧!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
树叶,却有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每次
回家,总能瞧见母亲忙碌的
身影,在灶台前为我做着可口的饭菜,那专注的神情,噙着
微笑的嘴角,映照着火光的脸庞,美得令人心醉。心中的浮躁与
烦恼,
瞬间皆被母亲的慈爱拂去,只留平静与幸福。
作家简媜说过:“不管
远方如何声讨你是背信的人,月光下总会有一扇青窗,
坚持说你是唯一被
等待的人。”这扇窗,就是母亲的心,月光从这里洒入,带着无法割舍的眷念与
温柔。生活因此而溢满陈年的酒香,醇厚且令人回味无穷。
乡情是杯醇香的酒
琦君说:“像
花草树木一样,谁能没有个
根呢?”她的根,深深地扎在了故土里,乡邻之间的情谊滋养了这方故土,也滋润了她的心。
每回母亲请人喝春酒,小琦君总要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他们杯里的酒” ,单单这一细节,从中透出的
人情味儿,就足以让人
羡慕不已了。
自然而然地,琦君的
文字让我忆起幼时居住在乡间的生活画面。
每逢夏日傍晚,家家户户都搬出了餐桌,在微醺的夕阳下进餐。
我端着小碗,拿着小勺,从这家夹来一块五花肉,又到那家“偷”得一只虾,来来回回,好不
快乐!大人们也总宠着我,有时还会瞒着母亲给我倒一小点杨梅酒呢!至今仍记得,那浸过酒的杨梅,像极了娇羞女子的脸庞。
我亦是
舍不得喝,端着,闻着,嘴里轻吮杨梅,酸甜的汁液溢满了舌尖,醇香无比。
微
风轻拂,树叶低吟,大人
小孩笑闹着,我嘴里的,心里的,早已不是杨梅酒香,而是满满的乡情。
琦君的文字,就像圆润光滑的青花瓷,盛着乡情这杯酒,香醇而暖彻心扉。
童年是杯甜美的酒
冰心说过:“童年呵!是
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
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如梦似幻,总让人勾起无尽的
怀念。琦君眷念着
自己温馨而
美好的童年,她将其精心雕琢,然后捧出一件绝美的艺术品给世人观赏。
只一眼,便被那
纯真无邪的小琦君吸引住了。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呢!”
每次读到这段话,总会
忍俊不禁,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只嘴角还沾着
零食的小馋
猫,顶着滚圆的肚子,哼着快乐的小曲,蹦蹦跳跳地往家跑……
——她像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缩影,
天真,
可爱,快乐。
她会为杯底一点点的八宝酒而满足,会因得了两条手帕而“
开心得要命”,她还有爱她的母亲,疼她的乡邻,宠着她的阿虎叔……
这样的童年,怎不让人眷念呢?同琦君
一起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恰如品一杯甜美的家酿,美得让人心醉。
徜徉在琦君的文字里,她的柔情触及我灵魂的笙弦,化作滴滴思乡的家醅。
呵!醉人的春酒。
醉了童年,
醉了乡亲,
更醉了海峡两岸……
(指导
老师 洪玉泼)
琦君是台湾当代散文家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她出生在温州瓯海,小作者恰是她的小老乡。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
记忆,母女之情,清新素淡的笔调下散发着浓浓的乡情,正如《春酒》中所流露出的气质。小作者很好地把握到了这一点,加以自己儿时的记忆,与《春酒》交辉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