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事业总是
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
我们。”这是课文《行道
树》中的句子。上这一课时,我按照
语文老师的要求把这句话背了下来,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始终不太
明白。而在某一次种南瓜的
劳动中,我终于透彻地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奶奶在
门前经营了一畦
菜园。清明过后,就是“种瓜点豆”的时候了,“曾不事农桑”的我心血来潮,向
邻居大妈要来一粒南瓜
种子,种在菜园一角。
经历了发芽、长叶阶段,两个月后,南瓜
花谢了。几个小南瓜迫不及待地露出了脑袋,这几个小小的南瓜,就像害羞的
小孩儿,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
世界。
又过了几天,在我种的南瓜中,一个小南瓜长得
特别“出类拔萃”,它穿着鲜亮的绿
衣服,身上泛着油光,像刚出生的婴儿,那鲜润光滑的样子,让人都不敢触摸,仿佛轻轻一碰,它身上就会溢出汁
水来,那
可爱的模样又让人
忍不住想亲它一口。
我笑嘻嘻地回到
家中,奶奶问我:“你老去看它,是想吃吗?现在很嫩,很好吃的,我去把它摘回来。”我连忙说:“不是,不是,我是太
喜欢它了。它那么可爱,我可
舍不得吃!”
一有空,我就跑去看南瓜。有时,干脆端上一把小椅子,泡上一杯清
茶,在有
阳光的午后,捧一本
自己喜欢的
书,悠闲地念道:“
时光静好,我亦不老。”
然而,
岁月无情,一道“黄斑”不知不觉爬上了那个大南瓜嫩绿的身体,慢慢地,它的表皮变得难看起来,身上青一道黄一块的,没多久,昔日
美丽的“小姑娘”变成了丑陋不堪的“黄脸婆”,任谁看了都不会喜欢。
我也不例外,对这难看的南瓜,我再也不愿意多看它一眼,对
妈妈说:“把那个大黄南瓜摘了吧,放在园里太刺眼了。”
第二天午饭时,饭桌上多了一道菜——煮南瓜。虽然这道菜的卖相不怎么样,但却有一股扑鼻的香甜味儿直往我鼻孔里灌,我忍不住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哇!又甜又软糯!真好吃!我吃了一块又一块,连平时我最爱吃的青椒肉丝都被冷落了。不一会儿,一大碗煮南瓜被我吃得所剩无几,小碗里还有一点儿,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吃,勉强给妈妈留下了。但我还有点儿意犹未尽,好像再来十碗八碗我也吃得完。
吃完南瓜,我心里却有些不安——小时候的南瓜,可以被看成是一件艺术品,供人
欣赏,我就亲近它,喜欢它;一旦南瓜变老,我就嫌弃它、
讨厌它;吃了它,我才知道:南瓜由青变黄变老变丑,甘愿承受着人们的唾弃鄙视,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吸取更多的养分,浓缩更多的精华并贮藏起来,使自己更加甘甜可口,更加有营养,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
人类,真可谓是“鞠躬尽瘁”了。而它的苍老、它的丑陋,正好印证了它为了充实自己,一
路风雨走来的沧桑历程,正是有了这些经历,它才饱满、丰厚啊!这哪里是丑,这分明是一种深沉的美呀!
于是,我又想起《行道树》中的那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说得多好啊!我对自己
曾经对黄南瓜怀有厌恶之情深感
愧疚:“是我太肤浅了啊!”
园里的其他南瓜陆陆续续地黄了,不再刺眼,在我看来,这是世间最赏心的
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