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新鲜又
紧张的初中
学习生涯开始不到两个月,
我就得到了两个绰号。
古典女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了古代仕女图。常常翻看一本《中国一百后妃图》,细细体会着画
家的心境;望着仕女们的一颦一笑、亦喜亦嗔,看着她们眉眼低垂,仿佛在想着什么。那时,我就暗暗立下志向,
长大后要成为工笔
画画家,将仕女们的容颜笑貌传给后辈。于是,我便在周末的时候,提起毛笔,调好墨汁,
用心模仿,一笔笔勾勒着,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只会画
眼睛和脸,却也令我感到
高兴。随着
时光的流逝,西施、李师儿、上官婉儿、杨艳、周娥皇、
花蕊夫人等人物已跃然纸上;静静地凝视着
自己的画作,仿佛看到了她们幽怨的眼神,耳边萦绕着她们的淡淡忧伤,真想和她们说上几句。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古代塞浦
路斯的皮格马利翁,而她们是伽拉忒娅。虽然如今已升入初中,但我仍会利用
课余闲暇
时间,画上几笔。这一
兴趣被
同学们发现后,“古典女王”这个称呼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古典女王”这个称呼不仅是对我绘画才艺的褒奖,它还帮助我走出数学学习上的困境。在小学时,我的数学
成绩还不错,升上初中不久,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不足,成绩自然就不
理想,甚至一度出现
自卑的心理。在得知情况后,爸妈让我
静心思考“古典女王”名号的由来。是啊,这个名号可是我一笔一笔辛苦描绘得来的,
原来爸妈是要我
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从那以后,
树立
信心、
耐心仔细和多问多练成为我的补救
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效果渐渐显现。终于,汗
水换来了果实,在一次期末
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古籍学霸
这个绰号,是班主任取的,缘于我多次在
课堂上对古典诗词、历史朝代朗朗上口,对著名
历史人物的生平如数家珍。这一切,还得
感谢我爸呢!刚上五年级的时候,时常见他坐在椅子上捧着《赵氏孤儿》
阅读,我凑
过去瞄了瞄,好奇地问道:“这真的有那么好看吗?我瞧这全是文言文,你看得懂吗?”他扭过头来,哈哈地笑着,说:“我看得懂,只是你还太小,不能理解而已。”我听着就怒了,一把夺过,回房间看了起来。“呵呵,挺好理解的啊,真不错!”我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于是乎,经过一个中午的废寝忘食,这本
书被我解决了,虽然无法完全消化,但我迷上了古典文化。从那以后,《中国历史全知道》、《中国文化全知道》、《古文观止》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书籍被陆陆续续地摆在了案头,我细细
品味。而在去年
暑假,《长生殿》、《牡丹亭》、《
桃花扇》和《官场现形记》等书也被顺利攻克,我的古籍文学之旅向前迈进了一步。
可同样是语言,英语的学习就没那么得心应
手了。虽然在小学就接触过,但它的地位不如
语文与数学,所以当时我对它的兴趣不大,只知道死记硬背几个单词,更遑论读写能力了。升学后,一开始,我仍然沿用老办法来对付英语,可
麻烦就接踵而至:光是“方位介词”、“指示代词”、“名词所有格”等,就让我
云里雾里,期中考只得了70多分。一个周末,我正沉浸在《中国文学史》之中,“哟,古籍学霸又在钻研古籍了!”,冷不丁,老爸在
门口冒出了一句。一下子,“兴趣”和“钻研”这两个词萦绕在耳边,对呀,同样是语言,为什么不能也用兴趣和钻研来学好英语呢?何况精
美绝伦的英语文学作品不也汗
牛充栋吗?说干就干,从零开始,发准单词的音,记牢语法,不懂就问,多读多写。通过日积月累,我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效率逐步提高,
特别在面对阅读理解和英语写作不再发怵了。
有人说,古籍已是人老珠黄,可在我眼里,它们却是国色天香。据专家考证,中国是
世界上唯一一个
文字记载不曾中断的国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举世公认的。我想,作为中华儿女,学习和继承璀璨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辈义不容辞的
责任,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