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场。五百年前,王守仁曾在此地悟道。
我执意要
父亲驾车绕行上百千米,前来瞻仰先贤遗迹。天寒地冻,我的心却暖意融融。
“你们不能进去,里面正在维修。”景点
门卫面无表情地拦住我们。我不死心地又问了一遍,这次门卫只是将
手指向了那块告示牌,没有多说什么。
“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大人们纷纷劝我,就连原本支持我的父亲也流露出
放弃的意思。毕竟,来贵州
旅游的人,没有几个会为了一瞻先贤遗
风而绕一个大圈子。找到这么一个毫无人气的地方。
我轻轻叹了口气。一回头,看到挺立在围墙外的修竹,想想王守仁“格竹”的锲而不舍。原本凉了半截的心好像又有些炙热了——既然是
自己坚持要来龙场,那就再想想办法吧。
“
叔叔,你看我们大老远跑来,也只是为了一睹先贤风采。您能不能通融通融。让我们进去?”我清了清喉咙,“我绝不会破坏里头一砖一瓦,一
草一木!”
没有想到他只是瞥了我一眼,不再作声,反倒是另一个门卫回了一句:“今儿可真不行。”我还想再说,门卫却把门关上了,只留下我呆立在
雪中。
再等等机会吧!我望着那丛
竹子发呆——忽而想到王守仁“格竹”的坚持,忽而浮现出他三次应试终登金銮殿的笃定。忽而又忆起他在龙场教化边民的魄力。但是无论想什么,那个
宽容开明的先贤终究无法帮我敲开这扇冰冷的门。
良久。门终于开了。一
群人簇拥着一位两鬓斑白的长者
鱼贯而入。我急忙跑
过去,门卫将手一摆:“说实话,
今天是领导来视察,暂时不能向普通游客开放。”听到争辩声,那位白发老人回头看了看我,又低声询问了身边导游几句,就径直向展厅走去。
我还倔强地立在原地。突然,门卫别在腰间的对讲机响了,他听里面说了几句,随即咧开嘴笑了:“你们可以进去了!”
心灵如浴暖阳,
世界也随之明朗起来。王文成公雕像上那一抹睿智的
微笑笼罩着整个龙场。四周静极了,丝丝凉风吹破了冬日的沉闷,反而能让人清醒,如指尖婉转的清心曲,特意为游人备下了一个巨大的思想广场。回头望向
艰难迈过的大门。只觉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罢了。
走进古色古香的展馆,犹如走进了久别重归的
故乡。我细细端详每一件似曾相识的展品,慢慢
阅读每一则曾烂熟于心的
文字,脑海里却全然不是刚才那些穷且益坚的
励志故事了,取而代之的是阳明先生的功绩——兵逐宁王的英姿,荡破悍匪的飒爽,对峙首辅的倔强……
刚才那位老人不知何时已站在我身旁,突然抛出一句:“小伙子,我们来合个影吧。”
合影?这么突兀!正沉浸在先贤事迹中的我,一股清高孤傲之气涌上心头:“抱歉,我从不与
陌生人合影。”话一出口便有些后悔,这可是在拒绝一位长者啊!老人似乎不以为忤,只是温和地笑了笑:“还蛮有风骨嘛。”随后自顾自地走开了。一个陪他的人笑着说:“你这
小孩竟然拒绝与他合影,你不会后悔吗?”我没有多想,摇了摇头,目送对方远去。
四周又静了下来,我却慢慢地回过神来,想到那
神秘的通话……难道是那老人帮了我?
过了很久,周围多了三三两两的游人。我沉思着,既然这份
愧疚暂时无法弥补。那就让更多的人沐浴这文化的暖阳吧。
这样想着,我走近一对
迷惘地望着王守仁雕像的中年游客:“您好,我今天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请让我为您
介绍这里的主角——王阳明先生……”
我想,这份
温暖来
自我的心底。正
因为那份坚持,才能等到机会;正因为感念一份温暖,我才能传递温暖……
(指导
老师/谭玲)